首页 > 新闻 > 国际 >

国家卫健委权威通报:协和“院士孙女”传闻不属实,严查学术违规零容忍

发布时间:2025-08-16 10:30:02来源:
2025年8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教育部等部门正式通报“肖某、董某莹事件”调查处置及问责情况,明确澄清:网传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两名学生为某院士孙女、个别学生以艺术特长生身份违规入学等信息均不属实。此次通报不仅回应了公众对医学教育公平性的关切,更以“刮骨疗毒”的力度揭露了医疗领域学术不端、管理失职等深层问题,19名责任人被追责,5家机构被责令整改。

传闻溯源:学术违规牵出“身份造假”猜测

事件起源于2025年5月,国家卫健委对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某违规操作、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生董某莹学术造假等问题的初步通报。随着调查深入,董某莹成绩单伪造、学位论文抄袭、导师违规指导等细节曝光,其姑姑班某娟(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合作处原副处长)利用职务之便伪造成绩单、安排他人代写论文的链条被彻底查实。与此同时,网络上出现“协和试点班两名学生为某院士孙女”“通过艺术特长生渠道违规入学”等传闻,引发公众对顶尖医学教育资源分配公平性的质疑。

权威辟谣:核查覆盖全流程,未发现违规情形

国家卫健委调查组联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卫健委、教育部纪检监察组,通过调阅原始档案、比对招生系统数据、逐一核查学生背景等方式,对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2019年至2025年所有学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全面复核。通报明确:

  • 身份背景核查:未发现任何学生与院士存在亲属关系,网传“院士孙女”说法无事实依据;
  • 招生渠道审查:所有学生均通过“本科成绩+科研潜力+面试考核”综合评定录取,未发现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特殊渠道入学案例;
  • 材料真实性验证:对报名材料中的成绩单、科研成果、推荐信等关键文件进行溯源,确认无伪造或篡改情形。

“医学教育是守护生命的起点,容不得半点虚假。”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强调,“此次核查不仅是对个案的回应,更是对医疗行业公信力的捍卫。”

深层整改:严控入口、强化过程、终身追溯

通报同时披露了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的系统性漏洞,并推出六大整改措施:

  1. 报考条件“三严格”:限定本科毕业学校为“双一流”高校,医学相关课程学分须在本科院校获取,境外本科需提供教育部认证;
  2. 材料审核“双盲制”:成绩单核验引入第三方机构,科研成果实行“作者-导师-院校”三方确认;
  3. 学位论文“双查重”:答辩后第二年追加查重,重复率超15%撤销学位;
  4. 临床培训“统一化”:试点班毕业生须完成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基地与招生院校分离;
  5. 导师责任“终身制”:建立导师学术诚信档案,指导学生论文造假者取消招生资格;
  6. 管理责任“上追一级”:对审核流于形式的教务人员、监管失职的院校领导实施“一案双查”。

案例警示:学术不端“零容忍”信号强烈

此次问责风暴中,19名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涵盖招生、教学、科研、临床全链条:

  • 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张某因管理失职被党内严重警告;
  • 董某莹导师邱某兴(已退休)被取消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
  • 北京科技大学班某娟因伪造成绩单、安排代写论文被留党察看一年、撤职;
  •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邢某增因论文署名不当被诫勉谈话。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调查组首次对已毕业学生的论文启动“追溯调查”,发现董某莹2021年发表的论文存在重复发表行为,其通讯作者、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吴某被科研诚信诫勉谈话。“这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学术不端没有‘追诉时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行业反思:从“个案整顿”到“生态重构”

此次事件暴露出医疗领域“重业务轻管理、重技术轻伦理”的积弊。北京协和医学院“4+4”试点班作为医学教育改革标杆项目,本意是培养“医学+X”复合型人才,却因管理漏洞沦为学术腐败的温床。专家指出,整改需从三方面突破:

  • 制度层面:建立全国统一的医学教育诚信数据库,实现招生、培养、就业全流程数据互通;
  • 文化层面:将“希波克拉底誓言”与学术诚信纳入医学院校必修课,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 监督层面:推行“飞行检查”机制,对论文、临床操作、药品采购等高风险环节实施突击审计。

“医学是守护生命的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正如新华社评论所言,此次事件既是刮骨疗毒的阵痛,更是行业重生的契机。唯有以“零容忍”态度斩断学术腐败的黑色链条,才能重建“医者仁心、学术纯净”的行业生态,为健康中国筑牢根基。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