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尖扎黄河特大桥绳索断裂:午夜惊魂与生命救援的双重考验
青海尖扎黄河特大桥绳索断裂:午夜惊魂与生命救援的双重考验
2025年8月22日凌晨3时许,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与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交界处,一声如地震般的巨响划破夜空——正在施工的川青铁路尖扎黄河特大桥发生施工绳索断裂事故。这座世界最大跨度双线铁路连续钢桁拱桥的钢架结构瞬间断裂,15名工人与1名项目负责人从130米高空坠落,截至当日11时,事故已造成7人遇难、8人失联,救援工作仍在争分夺秒进行。
午夜惊魂:居民描述“像地震一样”的巨响
“那声音太恐怖了,整个房子都在晃,我半夜直接被吓醒,心脏都快跳出来了。”家住大桥附近的居民李先生回忆道。另一位居民王女士提供的现场视频显示,事故发生后,大桥一侧的钢架结构明显短了一节,断裂的绳索与施工工具散落一地,另一侧的吊机设备孤零零矗立在未完工的桥面上。据目击者描述,断裂的廊道呈斜角状插入黄河河面,激起数米高的浪花。
工程背景:世界级桥梁的“最后一公里”
尖扎黄河特大桥是川青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总长1596.2米,拱顶距水面130米,相当于40多层楼高。其主桥采用“141米+366米+141米”的连续钢桁拱桥设计,单座塔架重达1800吨,边跨最大索力达1161吨,相当于750辆小汽车的重量。2025年6月14日,大桥刚完成两侧主墩吊索塔架封顶,原计划于8月底实现主桥合龙,却因这场事故被迫按下暂停键。
救援行动:黄金72小时的生死竞速
事故发生后,青海省启动重大突发事件Ⅲ级应急响应,成立由应急、消防、武警、卫健等386人组成的救援队伍,出动救援车辆66辆、舟艇23艘,并调派直升机进行空中侦察。由于大桥存在二次坍塌风险,救援人员暂无法靠近核心区域,目前通过无人机定位与声呐探测技术锁定13名失联人员位置。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紧急部署,副部长宋元明率工作组赶赴现场,要求“千方百计搜救落水人员,尽快查明事故原因”。
事故疑云:赶工期与安全规范的博弈
施工方负责人透露,事故发生时团队正在进行钢绞线张拉作业,这是合龙前的关键工序。“为赶8月底合龙时间点,且夜间施工符合温度要求,我们连夜赶工,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他坦言。然而,大桥边跨最大索力达1161吨,单座塔架重1800吨,其安装精度直接关系施工安全。专家指出,若绳索质量不达标、维护不到位或超负荷使用,极易引发断裂。此前,新疆昭苏县夏塔旅游风景区吊桥曾因绳索断裂致5死24伤,暴露出同类隐患。
社会反思:重大工程如何守住安全红线?
此次事故再次敲响安全生产警钟。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超然表示:“重大工程需平衡进度与安全,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酿成灾难。”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5年,我国因施工违规导致的事故中,32%与赶工期相关。网友“安全第一”评论:“130米高空作业,一条绳索系着16条生命,安全规范绝不能成为纸上谈兵。”
后续进展:家属等待与责任追问
目前,遇难者家属已抵达现场,失联者亲属在黄河岸边焦急守望。青海省委书记吴晓军、省长罗东川赴应急指挥中心调度救援,并要求“彻查事故原因,依法依规追责”。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已介入调查,重点核查绳索质量检测报告、施工日志及安全培训记录。
结语
尖扎黄河特大桥的断裂声,不仅是钢索的崩裂,更是对工程建设安全底线的警示。当世界级桥梁的雄心遭遇生命至上的拷问,我们期待:每一次施工都经得起安全检验,每一名工人都能平安回家。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