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

北京顺义法拍房因“原房主跳楼身亡”备注引发关注,二拍降价36万仍无人报名

发布时间:2025-08-26 15:52:46来源:

北京顺义法拍房因“原房主跳楼身亡”备注引发关注,二拍降价36万仍无人报名

近日,阿里资产拍卖平台上的一套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法拍房引发了广泛关注。这套房源因拍卖页面上醒目的红字备注——“原房主从屋内跳楼后当场死亡”,而陷入了流拍的困境。尽管二拍起拍价已大幅降价36万元,但截至目前,仍无人报名参与拍卖。

房源基本情况

该法拍房位于北京市顺义区某小区6层,建筑面积为132.2平方米,评估价为256.4万元。从拍卖页面上的图片来看,房屋内部结构较为规整,但由于原房主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使得这套房源蒙上了一层阴影。

拍卖过程波折

该房屋的第一次拍卖于2025年6月进行,起拍价为179.5万元。然而,由于拍卖页面上明确标注了“原房主从屋内跳楼后当场死亡”的特殊说明,导致无人敢报名参拍,最终流拍。

为了尽快处置该房产,法院决定进行第二次拍卖,并将起拍价降至143.6万元,较首次拍卖降价近36万元,降幅约20%。此次拍卖将于8月28日上午正式开始,报名参加拍卖需缴纳14万元保证金,增价幅度为0.7万元。

尽管起拍价大幅降低,但截至8月26日发稿前,这起拍卖已吸引了1975次围观,却仍未有人报名参与。这一现象再次凸显了“凶宅”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尴尬地位。

瑕疵说明引关注

拍卖页面上,法院以显著红字对房屋的瑕疵进行了说明:“原房主从屋内跳楼后当场死亡,由救护车拉走,未再回到屋内,继承人表示房屋已空置,配合腾退。”同时,公告还特别强调:“交付时以现状为准,图片仅供参考,拍卖标的仅限房屋,不包括室内设施、物品等,若有物品可能存在后续处理问题。”

这一瑕疵说明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有人认为,法院已经履行了告知义务,竞买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文化背景做出选择;也有人担心,即使房屋价格再低,也无法克服内心对“凶宅”的忌讳。

“凶宅”市场困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趋吉避凶”“择吉居住”的观念深入人心。当房屋内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时,这类房屋往往被人们称为“凶宅”。居住在这样的房屋中,人们常常会产生忌讳、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居住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从市场角度来看,“凶宅”的交易价值也会大幅贬损。许多购房者在选择房屋时,会明确避开这类发生过不幸事件的房屋,导致其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在二手房交易市场中,“凶宅”往往无人问津,即使降价出售也难以吸引买家。

法律保障与民俗碰撞

近年来,随着法拍房市场的升温,相关法律规范也在逐步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要求,拍卖公告应当包括拍卖财产已知瑕疵、相关权利义务等信息。这意味着法院在进行网络司法拍卖时,必须全面、准确地披露拍卖财产的相关信息,确保竞买人能够充分了解拍卖标的的真实状况。

然而,在“凶宅”这一特殊情况下,法律与民俗的碰撞显得尤为明显。法院依照规定披露信息,履行了告知义务;但买家则依据自身心理承受能力和文化背景做出选择,体现了消费者的自主权。这种碰撞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在物质需求与心理感受之间的复杂平衡。

市场展望与建议

对于这套陷入流拍困境的法拍房来说,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如果二拍仍然无人问津,法院可能会考虑进一步降价或采取其他处置方式。然而,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起事件都引发了人们对“凶宅”市场的深入思考。

业内人士建议,在处置“凶宅”类法拍房时,法院和拍卖机构应更加注重信息的全面披露和竞买人的心理疏导。同时,购房者也应增强法律意识,在竞拍前充分了解房屋的历史和现状,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