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人追捧到抄袭风波:茶颜悦色“创意翻车”背后的品牌危机
从万人追捧到抄袭风波:茶颜悦色“创意翻车”背后的品牌危机
2025年8月,网红奶茶品牌茶颜悦色因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联名推出的“活在爱里面”多功能手账本陷入抄袭争议,多位原创博主公开指控其设计元素未经授权挪用。这并非茶颜悦色首次因版权问题引发舆论危机——短短两个月内,其零食包装、手账本等产品接连被曝抄袭,品牌公信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风茶饮天花板”到“抄袭专业户”,茶颜悦色的品牌形象为何急速崩塌?
联名手账本成“拼好本”:原创设计遭集体维权
8月22日,茶颜悦色与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联名推出的礼盒及手账本上线,其中非会员价25.9元的手账本因性价比高迅速售罄,二手平台甚至出现翻倍溢价。然而,8月23日,博主“废画三千”“麦麦子”“有没有梦游”等先后发声,指控手账本封底设计、徽章图案及部分拼贴元素与自身作品高度相似。博主“麦麦子”晒出对比图显示,其原创拼贴作品中的胶带折痕、动物造型等细节被原样复制,仅将猫头替换为狗头以规避版权风险。网友调侃这款手账本为“拼好本”,暗讽其设计拼凑痕迹明显。
面对舆论压力,茶颜悦色于8月24日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存在“未经授权的挪用”,并归因于“管理审核疏忽”。品牌方称已与三位博主达成授权协议,但仍有两位原创者未同意和解。截至8月25日,涉事手账本虽在官方小程序下架,但二手市场流通量激增,部分卖家以“绝版收藏”为由抬高价格,进一步加剧争议。
抄袭成瘾:两个月内两次“翻车”
此次事件并非茶颜悦色首次陷入版权纠纷。今年7月,其推出的“山胡椒油风味辣丝”零食包装被指抄袭歌手方大同《梦想家》专辑封面。网友发现,零食包装上的卡通人物手持专辑设计,与方大同专辑的色调、布局及字体样式高度雷同。茶颜悦色随后下架产品并致歉,但未公布具体整改措施。
更早前,2025年5月,消费者木先生在茶颜悦色“三时录原叶茶”茶包中发现头发异物,品牌方虽否认生产环节问题,但监控核查滞后、解决方案模糊,再次引发对品控能力的质疑。此外,今年7月还有消费者在茶颜悦色“腊去春来酱”中吃出玻璃碎片,尽管品牌方赔偿了消费者,但未彻底消除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担忧。
流量焦虑下的“黑红”捷径?
茶颜悦色频繁抄袭的背后,是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焦虑与迷失。作为曾以“排队经济”出圈的网红品牌,茶颜悦色近年面临新茶饮赛道内卷加剧、区域扩张受阻等多重压力。为吸引年轻消费者,其大力发展零食、文创等周边业务,但原创设计能力不足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
法律专家指出,茶颜悦色的抄袭行为暴露了其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严重漏洞。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分析,品牌方未建立严格的创意审核流程,对员工版权意识培训缺失,甚至可能存在“先上车后补票”的侥幸心理。例如,此次手账本事件中,茶颜悦色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将设计投入生产,事后才通过赔偿获取授权,这种操作模式虽能短暂平息风波,但长期来看将透支品牌信誉。
品牌形象崩塌:从“国风”到“拼凑”
茶颜悦色曾以“中国风茶饮”定位深受消费者喜爱,其门店设计、产品命名均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然而,抄袭争议正逐步瓦解这一品牌内核。网友评论称:“连设计都要靠拼凑,还谈什么文化传承?”极目新闻评论员吴双建直言,茶颜悦色的“拼好本”不仅损害原创者权益,更暴露了品牌对自身文化定位的迷茫。
市场数据亦反映消费者信心下滑。胡润中国新茶饮品牌排行榜显示,茶颜悦色排名已跌至第17位,落后于蜜雪冰城、喜茶等竞争对手。尽管其零售产品种类扩充至200余款,但零食业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子品牌“古德墨柠”门店数仅破百,远未达到第二增长曲线的要求。
整改承诺能否兑现?
面对舆论声讨,茶颜悦色承诺成立专项调查小组,全面自查设计流程,并加强员工培训。然而,类似承诺并非首次出现——今年7月零食包装抄袭事件后,品牌方也曾表示要“强化审核管理”,但不足两月便再度翻车。
业内人士认为,茶颜悦色需从根源上重构创意生产链:一是建立原创设计师库,减少对外部素材的依赖;二是引入第三方版权审核机构,对设计稿进行前置筛查;三是完善侵权应急机制,在争议初期快速响应、透明沟通。唯有如此,才能避免“道歉-整改-再犯”的恶性循环。
结语
从“国风茶饮标杆”到“抄袭争议常客”,茶颜悦色的品牌坠落轨迹警示行业:在流量至上的时代,尊重原创、坚守品质才是企业长青的基石。若继续沉迷于“黑红”捷径,最终将被消费者抛弃,沦为市场竞争的炮灰。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