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椰子水的价格 “大跳水”。在盒马线下门店,一颗新鲜椰青售价 16.9 元。然而,门店内 1L 装 100% 椰子水的售价只有 9.9 元。山姆超市还有价格更低的椰子水,1L×6 泰国进口椰子水仅售 56.9 元,约合 9.48 元每升。
曾经,一瓶 330ml 的进口椰子水售价 14 元,如今,1 升装的椰子水直接杀入 “9.9 元” 赛道,价格甚至低于一些碳酸饮料。网友惊呼:“椰子水跌下神坛了?”“买原只椰子起码十几元一个,一升装的椰青水怎么会这么便宜?”
还有消费者吐槽,自己购买的号称配料表干净的 100% 椰子水,喝出了一股 “糖精味”“玉米须味”,也有消费者在购买了多品牌椰子水后,对口感和保质期表示怀疑,猜测低价椰子水是 “科技与狠活”。
一边是 “便宜大碗” 的狂欢,一边是 “科技狠活” 的吐槽,让人不禁疑惑:低价椰子水背后是物美价廉的福音,还是暗藏风险的陷阱?
涨价的椰子,“打骨折价” 的椰子水,背后的食品质量不得不让人担忧。
其实,从消费者的诸多反馈来看,当前椰子水市场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一些厂家为了把价格打下来,标注泰国进口椰子水采用的原料并非来自单一产地,而是采用了印尼、越南等较便宜产地的椰子,甚至将原本可能作为废料的椰子利用起来。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但包装上标注 “泰国原装进口” 却不用泰国椰子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另外,消费者质疑的 “糖精味” 在配料表里不做显示,是因为难以鉴别添加物和椰子水本身的成分存在一定的关系。因为椰子水中本身就含有天然糖,加入一定的果糖调味,不仅难以品尝出来,甚至难以检测。
而消费者质疑的 “玉米须味” 主要是因为常温椰子水采用的是超高温瞬时灭菌工艺,高温可能导致椰子水中原本含有的还原糖与含硫氨基酸硫发生反应,产生类似 “玉米须” 的气味。但这种味道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椰子水目前无独立的国家标准,这也是相关产品配料表存在争议、椰子水市场混乱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部分果汁产品执行 GB/T 31121《果蔬汁类及其饮料》作为参考标准,但该标准主要针对果汁类产品,指标对果蔬汁的可溶性固形物、酸度、糖度等理化指标有明确要求,对椰子水的理化指标(如钾、钠含量)和加工工艺的适用性有限。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应该探寻解决之道,让椰子水市场走上正轨。
对于企业而言,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不能只盯着价格战,虽然降低成本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目标,但不能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为代价。
相关监管部门也要及时发挥好自身的职能作用,加快推动椰子水独立国家标准的制定,明确产品的质量标准、配料要求、检测方法,禁止 “100%” 误导性命名,为市场监管提供有力的依据,更要加大对市场的抽检频次和力度,严厉打击虚假标注、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消费者自身也需要提高消费辨别能力,选择从正规渠道购买有质量保障的产品。
另外,海南省是我国椰子的主产地,椰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 99%,从种植端发力扩大海南椰子产能,逐步降低对进口原料的依赖,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总之,健康食品的本质在于品质优先而非 9.9 元的 “廉价神话”,从原料到工艺,从营养到监管,每个环节的坚守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价值,而非陷入 “科技与狠活” 的恶性循环。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