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这些解暑药你用对了吗?风油精清凉油功效大不同,用错可能适得其反

发布时间:2025-06-28 15:06:51来源:

这些解暑药你用对了吗?风油精清凉油功效大不同,用错可能适得其反

炎炎夏日,风油精、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 “国民解暑药” 成为家庭必备,但误用情况频发。其中,风油精与清凉油因成分和功效相似,常被混淆使用,专家提醒:二者适用场景差异显著,用错可能加重不适。

一、风油精 VS 清凉油:成分与功效的核心区别

1. 风油精:主打 “急救型” 清凉,缓解急性不适

  • 核心成分:薄荷脑、樟脑、桉油、丁香酚等,含樟脑成分(婴幼儿需慎用)。
  • 主要功效
    • 提神醒脑:涂抹于太阳穴、人中穴,快速缓解晕车、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
    • 止痛止痒:针对蚊虫叮咬、轻度烫伤(未破皮时),通过清凉感抑制神经末梢敏感性。
    • 应急通鼻:感冒鼻塞时滴 1-2 滴于棉签塞入鼻腔,短期缓解鼻塞症状。
  • 禁忌人群:孕妇(樟脑可能影响胎儿)、3 岁以下儿童、皮肤破损者禁用。

2. 清凉油:侧重 “日常型” 舒缓,应对轻微不适

  • 核心成分:薄荷脑、樟脑、桂皮油、氨水等,含刺激性较弱的氨水成分。
  • 主要功效
    • 驱蚊防蚊:涂抹于暴露皮肤,气味可驱避蚊虫,效果持续约 2-3 小时。
    • 缓解肌肉酸痛:针对轻度头痛、关节酸痛,涂抹后按摩吸收,通过刺激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 轻微提神:办公学习时涂抹于额头,清凉感较风油精温和,适合日常使用。
  • 注意事项:避免接触眼睛、黏膜,皮肤过敏者慎用。

二、常见误用场景:这些用法可能 “踩雷”

误用行为 潜在风险 正确做法
给婴儿涂抹风油精 樟脑透过皮肤吸收,可能引发中毒 改用婴儿专用驱蚊液或物理防蚊
用清凉油治疗烫伤 含酒精和刺激性成分,加重皮肤损伤 立即用冷水冲洗,涂抹烫伤膏
口服风油精解暑 口服樟脑可致呕吐、抽搐,甚至昏迷 中暑应及时补水、转移至阴凉处,必要时就医
鼻塞时直接滴入鼻腔 刺激鼻黏膜,引发红肿、疼痛 滴在棉签上轻擦鼻孔周围,避免直接接触黏膜

三、夏季解暑用药全指南:对症选药更安全

1. 中暑急救: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胶囊

  • 藿香正气水:含酒精,可缓解中暑引起的恶心、呕吐,但高血压、酒精过敏者慎用,不能与头孢类药物同服。
  • 藿香正气胶囊:无酒精,适合儿童、孕妇及服药期间需驾车者,起效稍慢但安全性更高。

2. 蚊虫叮咬:止痒药≠激素类药膏

  • 轻度叮咬:优先选择风油精、清凉油或含炉甘石的洗剂,避免抓挠导致感染。
  • 严重过敏(红肿化脓):需使用含地塞米松的激素类药膏(如皮炎平),但连续使用不超过 3 天。

3. 儿童用药:专用剂型更重要

  • 婴幼儿禁用风油精、清凉油,可选用含天然植物成分的儿童驱蚊液(如含派卡瑞丁的产品)。
  • 儿童中暑首选物理降温(温水擦身、退热贴),用药需遵医嘱,避免擅自使用成人解暑药。

专家提醒:解暑药≠“万能药”,科学防护是关键

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主任张教授表示:“风油精、清凉油等外用解暑药,本质是通过物理刺激缓解症状,无法替代防暑降温措施。” 夏季预防中暑的核心仍是: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外出、及时补充电解质水、穿着透气衣物。若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重症中暑症状,需立即拨打 120,切勿依赖药物拖延救治。

你的家庭药箱里是否也有这些 “解暑神器”?对照正确用法,让夏季用药更安全!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