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拦截” 充电宝流入二手市场,真伪难辨隐患重重
发布时间:2025-06-30 09:51:52来源:
自 6 月 28 日起,民航局禁止旅客携带无 3C 标识、标识不清或被召回型号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新规实施后,各地机场拦截大量不合规充电宝。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本应妥善处置的充电宝,竟流入二手交易平台,以 “机场拦截” 为噱头低价售卖,质量安全令人担忧。
“机场拦截” 充电宝成二手平台热门商品
新规首日,上海虹桥机场、杭州萧山机场等多地机场拦截的不合格充电宝堆满 “自弃筐”。杭州机场单日拦截 3496 个,多地机场收缴量也突破 3000 个。尽管部分机场提供暂存服务,但大量被弃、逾期未取的充电宝处置难题凸显。
在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输入 “机场充电宝”“机场滞留充电宝” 等关键词,能找到大量相关销售页面。卖家展示的照片中,充电宝成筐堆放,品牌、成色各异。商品描述含糊,多称 “货源可靠”“正规渠道回收”,有的还支持 “盲盒” 发货或批发,甚至 “按吨出售”,并承诺有质量问题可退换。
一位长期销售充电宝的个人卖家透露,其货源来自机场,“现在到机场的充电宝大约 80% 都得被拦截下来”。他称充电宝常成吨出售,批发至非洲、马来西亚等地,零售也以数百个为单位,还会 “多送” 抵邮费。售价方面,一万毫安的充电宝 18 元包邮,批发价每个 10 元,量大可按斤出售,每斤 7 元。定位上海闵行区的某卖家商品主页,二手充电宝有 5123 人 “想要”,浏览量超 8.6 万,263 位买家评价,7 个差评提到容量虚标、电池鼓包。
真伪难辨,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这些号称 “机场扣留品” 的充电宝,实际真伪难辨。业内人士表示,充电宝 3C 认证去年正式纳入强制管理范畴,旧款无标识品牌商品相对安全,但不少卖家借新规热点,将积压的假冒伪劣产品贴上 “机场扣留” 标签售卖,甚至回收残次品充电宝出售。这类实际容量虚标、电芯质量差的套壳产品,存在发热、燃爆等安全隐患。
此前,罗马仕、安克创新等品牌曾召回大量充电宝。今年 4 月,罗马仕召回 49 万台充电宝,原因是电芯存在安全风险,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充电宝过热起火。而在二手平台售卖的充电宝中,不乏这些被召回的型号。
二手平台加强管控,仍存监管难点
面对 “机场拦截” 充电宝在二手平台泛滥的情况,闲鱼等二手交易平台已开始管控。直接搜索 “机场充电宝” 关键词,页面显示 “没有找到相关宝贝”。但部分卖家通过 “二手充电宝”“滞留充电宝”“机场滞留” 等关键词暗示货源,增加平台排查难度。平台表示将持续加强监控,主动下架相关商品。
目前,大量被弃充电宝缺乏有效处置渠道。仅有部分大型机场与专业回收公司合作,如厦门机场每周由签约电子公司上门回收,深圳机场将自弃充电宝移交危废处理中心。但仍有不少机场的充电宝在安检口堆积,存在流入二手市场的风险。
此外,除二手充电宝外,部分购物平台还出现售卖假冒 3C 认证贴纸的情况,几元钱可购得千张。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已屏蔽 “3C 贴纸” 关键词,但闲鱼上仍有个人卖家隐蔽销售。此类贴纸多为无资质厂商仿制,消费者购买粘贴涉嫌 “冒用认证标志”,相关产品将被依法查封。
民航局发布充电宝新规,旨在保障航空安全,而 “机场拦截” 充电宝流入二手市场,不仅违背政策初衷,还对消费者安全构成威胁。相关部门需加强对机场充电宝处置流程的监管,堵塞漏洞;二手交易平台应加大审核力度,防止问题充电宝流通;消费者也应增强安全意识,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充电宝,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