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智能 >

普京特朗普红毯对话曝光:唇语专家解读“破冰”寒暄与暗藏玄机

发布时间:2025-08-16 15:27:48来源:
当地时间2025年8月15日11时许,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一场备受全球瞩目的会晤在此上演。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红毯上展开首次公开互动,唇语专家通过现场画面捕捉到关键对话细节,揭示了这场“外交破冰”背后的微妙博弈。

红毯寒暄:从“终于来了”到“我会让它平息下来”

据英国《每日邮报》委托的唇语专家尼古拉·希克林解读,特朗普在红毯上率先鼓掌迎接普京,并连说三句:“终于来了”“你总算到了,见到你太棒了,非常感谢”。这一过度热情的开场被分析为试图掩盖美俄关系跌至冷战以来最低点的尴尬。

普京则以简短回应展现务实态度:“谢谢你——你也是。我来这里是为了帮你。”他随后补充:“他们只需要开口请求就行”,暗示俄罗斯对美方态度的期待。当特朗普表示“我也会帮你”后,普京直指核心议题:“我会让它平息下来。”特朗普回应:“我希望如此。”这段对话被解读为双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初步试探——普京承诺推动局势缓和,而特朗普则隐晦表达对俄方行动的期待。

意外插曲:“货物燃料”与战机编队:象征与试探并存

在红毯互动中,特朗普突然提及“货物燃料(cargo fuel)”,普京仅以“哦”回应。这一神秘对话引发猜测,有分析认为可能涉及能源合作或军事机密,但五角大楼未对此置评。与此同时,红毯两侧停放的4架F-22隐形战斗机与上空呼啸而过的B-2隐形轰炸机形成强烈视觉冲击。五角大楼证实,这些冷战时期为对抗苏联研发的武器,此次成为向俄罗斯展示肌肉的“特殊背景板”。

更耐人寻味的是交通安排:普京的专车早早在停机坪等候,但他最终选择乘坐特朗普的“野兽”防弹专车前往会场。这一细节被《华盛顿邮报》解读为“美方临时改变计划,试图通过共享座驾传递合作信号”,而俄方未提前公开此安排,则凸显谈判中的主动权争夺。

会晤现场:从“一对一”到“三对三”的议程压缩

原定“一对一”会晤在开场前临时改为“三对三”模式,美国务卿鲁比奥、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与俄外交部长拉夫罗夫、总统助理乌沙科夫加入谈判。这一调整被中国社科院专家赵会荣分析为“双方均将乌克兰问题列为重点议题,试图先行突破”。

会晤持续2小时45分钟,较俄方此前透露的6至7小时大幅压缩。联合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承认“未达成协议”,但宣称“取得进展”;普京则强调“需消除冲突根源,重建欧洲安全平衡”。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12分钟发言中占据8分钟,系统阐述俄方立场,而特朗普仅简短表态后便匆匆离场,被解读为“美方对结果不满,但未完全谈崩”。

后续影响:欧洲焦虑与乌克兰的“被边缘化”

美俄领导人的“单独对话”引发欧洲强烈反弹。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社交媒体发文:“欧洲人必然参与解决方案,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安全。”德国总理默茨更直言:“在事关欧洲未来的关键战略问题上,欧洲不能也不应该只是旁观者。”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则通过社交媒体发声:“任何涉及乌克兰的决策,乌克兰都必须参与其中。”然而,特朗普在会晤后表示将“致电北约及合适人士通报情况”,却未提及与乌方直接协商,进一步加剧乌克兰的孤立感。

专家点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成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赵隆指出,普京通过此次会晤实现了“外交突围”,甚至“成功拉住了特朗普”;而社科院研究员王晓泉认为,俄方或借此向美方施压,促使其在乌克兰问题上向欧洲施压,或为美国制造脱身借口。

尽管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强调“追求和平”,但唇语专家解读的红毯对话与会晤细节揭示了一个现实:在领土争端、制裁解除等核心问题上,美俄仍存在巨大分歧。正如王晓泉所言:“乌克兰危机的彻底解决仍然任重道远,但美国从危机中脱身以及俄美关系逐步改善,已然迈出实质性步伐。”

这场红毯上的“外交博弈”,或许只是新一轮大国角力的开场哨。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