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智能 >

上海虹口区图书馆留言本“出圈”:生活化诉求与暖心回应的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8-25 15:09:44来源:

上海虹口区图书馆留言本“出圈”:生活化诉求与暖心回应的双向奔赴

近日,上海虹口区图书馆的读者留言本因记录着从“卫生间缺纸”到“空调温度过高”等五花八门的生活化诉求,并附有馆方细致入微的回应,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本承载着读者真实声音与图书馆服务温度的留言本,不仅成为公共文化空间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折射出城市公共服务“以人为本”的治理智慧。

留言本里的“烟火气”:从琐碎到专业的多元诉求

翻开留言本,字迹从稚嫩到工整,内容涵盖图书馆运营的方方面面:

  • 基础设施类:有小朋友用歪歪扭扭的字迹提问“为什么卫生间老‘事’没纸?”(被热心读者纠正为“是”),馆方立即回应“保洁人员已加强巡视,各楼层服务台提供卫生纸”;
  • 环境体验类:读者抱怨“自习室没有走廊凉快”,馆方结合《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解释空调温度设置标准,并建议读者选择远离窗区的座位;
  • 安全健康类:针对“饮水机水质不达标”的质疑,馆方委托两家机构检测并附上完整报告,用科学数据消除疑虑;
  • 特殊需求类:中学生用漫画生动描绘三楼儿童喧哗场景,呼吁“把他们抓起来”,馆方则通过增设儿童阅读区、采用圆角阅览桌、设置两道隔音门等措施,平衡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

“件件有回应”的背后:15年制度化运营的沉淀

虹口区图书馆的留言本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自2010年开馆起便设立的常态化沟通渠道。其运营机制包含三大特点:

  1. 流程闭环管理:各楼层工作人员定期查看留言,按内容流转至业务部门处理,复杂问题需多部门调研,简单问题3日内答复,15年来汇总的问题已放满一本风琴夹;
  2. 空间设计巧思:2024年改造后,留言本从服务台移至走廊尽头,既保护读者隐私,又因靠近开水房、用餐区而成为高频互动点;
  3. 灵活调整策略:面对读者提出的“用餐区加椅子”需求,馆方迅速增设高脚椅;但对“放置微波炉”的请求,则以防火安全为由果断拒绝,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从“留言”到“留心”:公共空间治理的启示

这本留言本的走红,本质上是公众对“被倾听、被重视”需求的集中表达。其示范价值体现在:

  • 对读者:构建平等对话场域:无论是孩童的涂鸦、老人的手绘电梯按钮疑问,还是考研学生的“上岸”心愿,馆方均以尊重态度回应,甚至将共性问题公开展示,形成“读者-读者-图书馆”的三方互动;
  • 对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公共服务样本:类似案例在上海天平街道社区食堂“您留言我烧菜”、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灯坏即修”、厦门大学食堂“调料袋炖鸡”讨论中均有体现,彰显“事事有回应”已成为公共服务领域的共识;
  • 对社会:激活城市治理的微观细胞:虹口区图书馆日均2500人次流量中,涵盖独居老人、双职工家庭、学生等多元群体,留言本成为观察社会需求的窗口,推动图书馆从“书籍仓库”向“社区客厅”转型。

专家点评:公共服务需“温度”与“尺度”并存

社会学专家指出,虹口区图书馆的实践揭示了现代公共服务的两大核心:

  • 温度:通过留言本这一低成本、高互动的载体,让管理者直面真实诉求,避免“闭门造车”;
  • 尺度:在满足需求时坚守安全、节能等底线,如拒绝微波炉请求、按国家标准设置空调温度,体现专业判断力。

如今,这本留言本已成为虹口区图书馆的“网红打卡点”,不少读者专程前来留言或翻阅他人故事。正如副馆长周晔所言:“本子不是许愿池,但每一份建议都是我们改进的动力。”在这座容纳40万册藏书、日均接待2500人次的公共空间里,一张留言纸、一支笔,正书写着城市文明最生动的注脚。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