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子弟兵的背:那道永远为人民挺起的坚实脊梁​

发布时间:2025-08-10 10:47:36来源:
“抓稳了!咱们马上就到安全地带!”7 月 12 日凌晨,在遭遇百年不遇特大暴雨的豫南某市,某集团军战士李磊背着 82 岁的张奶奶,深一脚浅一脚蹚过齐腰深的洪水。老人紧紧攥着他湿透的迷彩服衣角,耳边是哗哗的水声和远处冲锋舟的马达声,而身下那道年轻的脊背,却稳如磐石。
这样的画面,在神州大地的危难时刻总在不断上演。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从地震废墟到抗疫前线,子弟兵的背,早已成为亿万群众心中最可信赖的依靠。
洪水中的 “生命之舟”
在此次豫南抗洪抢险中,某旅官兵组成的 “党员突击队” 创造了 72 小时转移群众 1200 余人的纪录。镜头记录下无数动人瞬间:列兵王浩连续 4 小时在激流中往返,背上驮着 3 名儿童、2 位老人,肩膀被救生衣勒出深深的红痕;指导员赵鹏跪在泥泞里,让被困孕妇稳稳趴在自己背上,一步步挪向冲锋舟,泥水顺着他的帽檐滴落,却始终保持着身体的平稳。
“当时水流太急,我家娃吓得直哭,是解放军同志把孩子架在脖子上,自己半个身子泡在水里护着走。” 受灾群众周女士回忆时眼眶泛红,“那后背不光是有力气,更有让人安心的底气。”
废墟上的 “托举之力”
2023 年川滇边境地震救援中,某工兵旅战士用脊背搭建起生命通道。在一处坍塌的居民楼前,班长刘伟趴在断裂的预制板上,让战友踩着自己的后背进入狭小的救援空间。当被埋压 17 小时的小女孩被成功救出时,他的迷彩服已被钢筋划破数道口子,背部渗出血迹与灰尘凝结成的硬块。
“解放军的背是铁打的吗?” 现场有群众这样问。医护人员检查后发现,刘伟的肩胛骨有轻微骨裂 —— 那道看似坚不可摧的脊背,实则也会疼痛,只是在人民需要时,他们选择将痛感深藏。
风雪里的 “暖心脊梁”
去年冬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遭遇强暴风雪,某边防团巡逻车被困雪原。为保护车上的牧民群众,12 名官兵轮流用脊背抵住被风雪撞击的车门,同时脱下大衣裹住老人和孩子。当救援力量赶到时,战士们的后背已结上厚厚的冰壳,却没有一人挪动位置。
“他们像一堵墙,把风雪全挡在了外面。” 牧民苏德讲述时,手里还攥着战士们冻硬的馒头 —— 那是官兵们省下的口粮。
据应急管理部统计,近五年来,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累计参加抢险救灾行动 1.2 万余次,营救转移群众超过 50 万人次。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次弯腰、弓背、托举的瞬间,是子弟兵用青春与热血铸就的 “钢铁脊梁”。
正如一位获救老人所说:“只要看到那身迷彩服的背影,就知道,天塌不下来。” 这道坚实的背影,永远向着人民需要的方向,从未改变。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