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广电总局:2025上半年广电行业稳健增长,有线电视用户稳定,5G用户突破3500万
有线电视用户止跌企稳,大屏生态价值凸显
尽管面临互联网视频的持续冲击,全国有线电视用户规模在经历多年下滑后,于2024年触底回升至2.08亿户,并在2025年上半年维持2.06亿户的稳定水平。这一数据表明,有线电视作为家庭娱乐基础设施的刚需属性依然存在,尤其在老年群体、政策性用户(如酒店、医院等)及高清直播内容需求中占据不可替代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广电总局推动的“智慧广电+公共服务”战略成效初显。通过整合政务、医疗、教育等民生服务入口,有线电视平台正从单一视频传输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转型。例如,部分省份已实现通过有线电视终端办理社保查询、预约挂号等业务,用户粘性显著提升。
广电5G用户突破3500万,三年目标完成七成
自2022年6月正式商用以来,广电5G用户规模持续攀升。截至2025年6月末,用户数达3545.57万户,较2024年同期的2522.71万户增长40.5%,三年5000万用户发展目标已完成70.9%。这一增速远超行业预期,主要得益于三大策略:
- 差异化竞争策略:依托700MHz黄金频段覆盖广、穿透力强的优势,广电5G在农村及偏远地区快速渗透,与三大运营商形成互补。截至2025年6月,广电5G农村用户占比达4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 价格战与套餐创新:推出“192号段”六折优惠、家庭融合套餐等低价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用户。例如,某省广电推出的“5G+有线电视+宽带”三合一套餐,月费仅需99元,较当地运营商同类产品低30%。
- 内容生态绑定:深度整合芒果TV、华数传媒等资源,推出“5G+4K/8K超高清直播”“VR/AR沉浸式体验”等独家内容,构建“通信+内容”护城河。数据显示,广电5G用户日均视频使用时长达4.2小时,高于行业平均的3.8小时。
行业收入结构优化,新兴业务成增长引擎
2025年上半年,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同比增长5.24%,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7.0%略有放缓,但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 传统业务:有线电视网络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38.6%降至36.2%,但通过增值服务(如付费频道、互动点播)的拓展,单用户ARPU值(每用户平均收入)提升至28.5元/月,同比增长5.6%。
- 新兴业务:广电5G业务收入占比从2024年的12.3%跃升至18.7%,成为第二大收入来源;超高清视频、融媒体、智慧家庭等创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1.4%,占比达14.9%。
挑战与机遇并存:广电5G需突破“规模陷阱”
尽管用户规模快速增长,但广电5G仍面临两大挑战:
- 网络质量短板:受限于资金投入,广电5G基站总数仅约60万个,仅为中国移动的1/8,在城区深度覆盖和高速移动场景中体验待提升。
- 生态协同不足:与三大运营商相比,广电在终端设备、应用开发、渠道拓展等领域的合作深度有限,尚未形成“终端+应用+服务”的完整生态。
不过,行业也迎来政策红利期。2025年7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广电5G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广电与电信企业共建共享700MHz基站”“将广电5G纳入数字乡村、智慧城市等国家战略项目”。此外,广电总局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发放首批“5G广播”牌照,允许通过5G网络免费推送电视节目,进一步降低内容传播成本。
未来展望:2025年或成广电5G“质变年”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用户规模突破3500万临界点,广电5G将进入“规模效应释放期”。预计2025年下半年,广电将加速推进以下战略:
- 网络共建共享:与中国移动深化700MHz基站共建,目标年内新增基站20万个,覆盖95%的县级行政区。
- 终端补贴升级:投入50亿元补贴5G手机、VR眼镜等终端设备,降低用户换机门槛。
- 内容创新突破:联合央视、地方卫视推出8K超高清直播频道,并探索“5G+AI”个性化内容推荐,提升用户留存率。
结语
从有线电视用户企稳到广电5G用户爆发,从传统业务收缩到新兴业务崛起,中国广电行业正经历深刻变革。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作用下,广电5G有望在2025年突破5000万用户大关,真正成为“第四大运营商”。但如何将用户规模转化为持续盈利能力,仍是广电未来需破解的核心命题。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