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再次按下关税“暂停键”:90天缓冲期为经贸磋商注入新动能
关税博弈:从“极限施压”到“阶段性妥协”
自2025年1月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中美贸易战迅速升级。美国以芬太尼问题、贸易不平衡等为由,对中国商品发起多轮关税加征,税率从10%一路飙升至最高125%。中国则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国能源、农产品、半导体等领域加征关税,并取消多项贸易优惠政策。双方关税对垒一度导致全球供应链震荡,美国股市多次单日暴跌超4%,中国外贸企业面临订单流失与成本攀升的双重压力。
此次关税暂停源于5月12日《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的机制框架。根据声明,双方同意建立经贸磋商机制,并在后续伦敦、斯德哥尔摩会谈中逐步形成共识。今日发布的《中美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明确:
- 美国:修改第14257号行政令,暂停对华加征24%关税,保留剩余10%关税;
- 中国:同步暂停对美加征24%关税,保留10%关税,并暂停或取消非关税反制措施。
分析指出,双方保留10%基础关税的举措,既为后续谈判保留筹码,也避免完全“缴械”引发国内政治争议。
经济影响:企业松绑,全球产业链暂避“断链”风险
关税暂停的直接影响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以美国对华加征关税为例,2025年4月税率升至84%后,中国对美出口额当月骤降32%,特斯拉、苹果等跨国企业被迫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东南亚,但面临供应链重构成本高企的困境。此次暂停加征的24%关税,相当于为中美贸易“松绑”。据中国海关总署测算,若关税完全取消,中国对美出口企业每年可节省超200亿美元成本。
美国企业同样受益。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显示,近七成在华美企因关税政策导致采购成本上升,82%企业实现盈利但利润率下滑。高盛集团分析称,关税暂停可使美国通胀率下降0.3个百分点,缓解消费者压力。
全球市场对此反应积极。今日亚太股市全线飘红,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期货涨幅超2%,大豆、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企稳。世界银行警告,若贸易战持续升级,2025年全球GDP增速将损失1.2个百分点,而此次缓和为全球经济争取到宝贵的“喘息期”。
政治博弈:谈判桌上的“信任测试”
尽管关税暂停释放积极信号,但双方核心分歧仍未解决。美国仍要求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产业补贴等领域作出让步,而中国则坚持“对等开放”原则,反对单边主义霸凌。此次90天缓冲期被视为“信任测试”:
- 美国国内:特朗普政府面临共和党内部“对华强硬派”的压力,财政部长贝森特在声明中强调“保留进一步行动权利”,暗示谈判若遇阻可能重启关税;
- 中国立场: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今日重申,中方“不想打、不怕打”的底线未变,希望美方“以平等、尊重、互惠态度推进磋商”。
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在声明中均未提及芬太尼问题——这一曾引发关税战的关键导火索。分析认为,这表明双方正试图将经贸议题与政治议题脱钩,聚焦实质性利益交换。
未来展望:90天窗口期能否打破僵局?
根据声明,中美将在90天内就剩余关税、非关税壁垒、技术合作等议题展开密集磋商。商务部研究院专家指出,若双方能达成“部分领域取消关税+建立争端解决机制”的妥协方案,或为长期贸易稳定奠定基础;但若谈判破裂,10月12日关税重启后,贸易战可能进入“更高强度、更广范围”的新阶段。
企业界已开始行动。特斯拉宣布将上海超级工厂产能提升至每月10万辆,并重启对华出口计划;美国大豆协会呼吁政府“抓住窗口期”,扩大对华农产品销售。正如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艾伦所言:“企业需要确定性,而确定性只能来自谈判桌上的成果。”
结语
此次关税暂停是中美在贸易战中的“战术性退让”,而非根本性转向。90天的缓冲期既是压力测试,也是合作机遇。在全球经济复苏脆弱、地缘冲突频发的当下,中美能否超越零和博弈,为世界提供“竞合”新范式,将成为影响2025年全球经济走向的关键变量。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