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广州东站、白云站全面停售泡面,高铁站“去泡面化”引公众热议

发布时间:2025-08-15 10:50:59来源:
2025年8月,广州东站、白云站相继下架站内商店的泡面产品,转而主推干拌面、捞面等无汤速食,这一举措引发公众对高铁出行饮食文化的广泛讨论。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广州东站候车厅内多家便利店货架上的泡面已全部撤下,取而代之的是显眼陈列的速食拌面,而白云站内商店也呈现类似调整,仅站外便利店仍有泡面售卖。

停售原因:环境卫生与运营效率双考量

广州东站工作人员回应称,此次调整与车站功能定位转变密切相关。自原东站普速列车全部调整至广州站后,目前广州东站仅开行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泡面因汤汁易洒、气味浓烈,被列为“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高铁车厢密闭性强、旅客周转频繁,泡面残留的汤渍和气味易对后续乘客造成困扰,尤其在节假日客流高峰期,保洁时间有限,清理难度更大。

铁路部门进一步解释,高铁座椅靠背可大幅后倾,乘客食用泡面时若未妥善固定,后排旅客调整座椅时易发生烫伤事故。此前已发生多起因泡面倾洒导致的纠纷,安全风险成为停售的重要考量。

乘客反应:便利性与传统体验的碰撞

对于这一调整,乘客观点呈现两极分化。支持者认为,泡面气味在密闭车厢内难以消散,且汤汁泼洒易引发安全隐患,停售有助于提升乘车体验。“暑运期间车厢里孩子多,泡面烫伤风险确实要重视。”一位乘客表示。反对者则认为,泡面是火车旅行的“标配”,价格亲民且能快速充饥,尤其对预算有限的旅客而言,停售增加了出行成本。有网友调侃:“没有泡面的火车,少了灵魂。”

记者在广州东站观察到,尽管拌面货架显眼,但鲜有乘客选购。部分乘客表示,拌面需额外购买热水,且口味选择有限,不如泡面方便。

铁路回应:无强制规定,但倡导文明出行

针对停售行为,12306客服回应称,铁路部门未对站内商店商品种类作出强制要求,但多次通过官网提醒乘客,在封闭车厢内避免食用榴莲、泡面等气味浓烈的食品。广州南站等大型高铁枢纽站早在多年前已停售泡面,但均允许乘客自带上车。

铁路部门建议,若乘客需食用泡面,可前往餐车车厢就餐,以减少对其他乘客的影响。同时,车站内增设了微波炉、热水供应点等设施,方便乘客加热自备食物。

行业趋势:高铁餐饮升级与多元化探索

此次调整折射出高铁服务从“满足基本需求”向“提升品质体验”的转型。近年来,高铁餐饮逐步引入地方特色餐食、连锁品牌,并通过预订系统优化供应。例如,广州南站推出“广式点心套餐”“潮汕牛肉丸”等地域美食,受到乘客好评。

然而,价格偏高仍是高铁餐饮的痛点。一份普通盒饭售价约40元,远高于泡面,导致部分乘客仍倾向自带食物。对此,专家建议,铁路部门可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推出更多平价套餐,同时加强车厢通风设计,平衡环境卫生与乘客需求。

未来展望:寻找便利与文明的平衡点

广州东站、白云站的“去泡面化”并非个例,而是高铁服务精细化管理的缩影。随着动车组列车占比提升,如何平衡乘客饮食习惯与公共空间卫生,将成为铁路部门长期面临的课题。

业内人士指出,未来高铁站或通过动态调整商品结构、优化餐食供应等方式,满足多元化需求。例如,在非高峰时段增加泡面售卖,或推出小份装、低气味速食产品。而乘客也需适应高铁出行规则,共同营造文明舒适的旅途环境。

此次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公共空间礼仪”的讨论。无论是泡面之争,还是“外放音频”“脱鞋晾脚”等行为,本质都是个人便利与公共利益的博弈。在高铁网络日益密集的今天,如何既保留旅行的人文温度,又维护现代化的出行秩序,仍需社会共同探索答案。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