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净网行动:虚构骑手苦难博流量,“苏星颜”造谣牟利被行政处罚

发布时间:2025-08-15 10:54:33来源:
近日,公安部网安局通报一起恶意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案件:视频账号“苏星颜努力中”“小颜拼搏中”(以下简称“苏星颜”)通过虚构外卖骑手悲惨经历、摆拍卖惨引流牟利,其运营者杨某(男)已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该事件再次敲响网络空间治理警钟,揭示了“流量至上”乱象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虚构骑手经历:3天送10单,却编造“每天14小时”苦难

据调查,杨某于2025年3月24日注册成为外卖骑手,但截至案发仅上线3天,累计完成订单10单,其中3月27日6单、7月5日1单、8月1日3单,其余时间均无跑单记录。然而,自6月14日起,其账号连续发布数十条视频,均身穿骑手工服,哭诉“凌晨四点送外卖”“每天跑十几个小时”“一个差评一天白干”“后悔没好好读书”等情节,精准踩中社会情绪痛点,迅速引发全网热议。

这些视频通过刻意营造的昏暗灯光、疲惫神情和煽动性台词,成功塑造出“底层劳动者艰难求生”的形象。数据显示,相关内容累计播放量超千万次,评论区充斥着“太辛苦了”“社会应该多关注”等同情言论,甚至有网友发起捐款倡议。

流量变现黑产:从“卖惨”到“卖课”的三步套路

随着视频热度攀升,杨某的牟利手段逐步升级。7月下旬,其发布标题为《视频上了1000多万大热门,我究竟做对了什么》的“复盘”视频,声称通过“独门技巧”实现流量暴增,并诱导网友添加个人账号。进一步调查发现,杨某采用典型“做号牟利”三步套路:

  1. 虚构悲惨人设:编造“被扣钱”“孩子生病陪送外卖”“离职被罚1500元”等故事,通过矛盾冲突吸引关注;
  2. 流量收割:待视频登上热搜后,发布“经验分享”内容强化个人IP,如宣称“凌晨发视频流量更高”“煽情文案点击率翻倍”;
  3. 私域转化:以“99元面膜附赠短视频课程”为噱头,将用户引流至微信私域,售卖所谓“速成课”。据统计,其账号粉丝中超60%为外卖骑手或基层劳动者,部分受害者花费数月工资购买课程后,发现内容仅为网络公开资料的拼凑。

社会危害:损害骑手形象,撕裂群体共识

公安机关指出,杨某的行为不仅涉嫌违法,更对社会造成多重伤害:

  • 职业污名化:真实骑手日均工作时长约8-10小时,而“苏星颜”刻意夸大至14小时,加剧公众对外卖行业的误解。某平台骑手李师傅表示:“我们靠双手挣钱,却被这种人抹黑成‘卖惨专业户’,现在客户看到我们都用异样眼光。”
  • 情绪对立煽动:视频中“读书无用论”“社会不公”等暗示性话术,引发部分网友对高学历群体的攻击,评论区出现“大学生不如送外卖”等极端言论。
  • 治理成本增加:为应对虚假信息,多地网信办需投入大量资源核查,某省级网信部门工作人员透露:“近期接到骑手相关举报量激增300%,其中80%为恶意造谣。”

法律严惩:行政处罚与平台联动治理

目前,杨某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被公安机关处以行政处罚。同时,涉事平台已对“苏星颜”系列账号永久封禁,并上线“骑手身份核验系统”,要求账号运营者提供近3个月跑单记录方可发布相关内容。

美团官方发布声明称:“将联合警方建立‘虚假内容黑名单’,对恶意抹黑骑手形象的行为追究法律责任。”法律专家指出,若杨某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可能涉嫌《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可处七年有期徒刑。

净网启示:拒绝“悲情流量”,共建清朗空间

此案暴露出部分网民对“苦难叙事”的盲目共情,以及平台审核机制的滞后性。网警提醒公众:

  • 提高辨识能力:对“极端悲惨”“矛盾冲突激烈”的内容保持警惕,可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 抵制焦虑营销:不参与“捐款打赏”“购买课程”等未经认证的求助行为;
  • 积极举报违法:发现网络谣言时,及时通过“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或拨打110提供线索。

正如公安部网安局所言:“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任何试图通过消费公众善意牟利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严惩。”唯有全社会形成“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的共识,才能筑牢清朗网络空间的基石。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