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餐馆“3女子带4孩子多次续面”事件:规则与边界的消费争议
郑州餐馆“3女子带4孩子多次续面”事件:规则与边界的消费争议
近日,河南郑州一家餐馆因“三名女子带四名儿童多次续面遭拒”事件引发网络热议。8月13日晚,三名成年女子带着四名儿童共7人到店消费,仅点一碗13元的饸饹面,却利用“免费续面”规则多次要求加面,最终因第三次续面被拒引发争执,顾客随后给出差评并报警。事件暴露出商家促销规则模糊性、消费者规则理解差异及社会对“薅羊毛”行为的争议。
事件经过:从续面到差评的6分钟争执
据餐馆老板霍先生回忆,当晚7时许,7人进店后点了一碗饸饹面、一份18元的涮毛肚、两份凉菜及一份团购的15.8元羊肉串,总消费70余元。用餐过程中,几名成人分别为孩子免费续面两次。当第三次提出续面时,厨师拒绝服务,老板霍先生出面解释:“一人续面免费,但孩子多的话建议单独购买一碗面。”然而,其中一名女顾客情绪激动,坚持要求续面,并转手在平台上给出差评,双方发生6分钟争执,顾客随后报警。
警方介入调解后,双方未能达成和解。霍先生表示:“我不同意和解,若对方坚持,我会走法律程序。”目前,他已暂时删除监控视频,承诺后续打码后重新发布。
店家规则:免费续面≠“一碗管饱全家”
霍先生强调,餐馆开业三年来一直执行“一人一碗面,免费续面管饱”规则,即顾客购买一碗面后可免费添加面条至吃饱,但规则明确针对“一人一碗”的个体消费场景。他无奈表示:“规则本意是照顾食量大的顾客,但被误解为‘一碗面供全家用’,第三次续面时厨师已无法承受成本压力。”
事件发酵后,霍先生宣布将调整规则:“未来带孩子的顾客若需加面,必须单独付费购买。”这一调整引发网友对“促销规则边界”的讨论:部分人支持店家,认为规则清晰,多人消费一碗面却要求无限续面不合理;也有人质疑儿童是否应按成人标准收费,或商家是否应更包容。
消费者行为:差评与报警背后的规则博弈
顾客在第三次续面被拒后,迅速给出两个差评,指责店家“虚假宣传”“服务态度差”。而霍先生则公开监控视频自证,称顾客行为系“恶意薅羊毛”。顾客随后以“侵犯肖像权”为由要求下架视频并报警,但警方调解未果。
网友对此态度分化:支持店家者认为,顾客利用规则漏洞占便宜,甚至可能“教坏孩子”;支持顾客者则质疑,一碗面成本有限,商家是否应更灵活处理。更有网友扒出霍先生此前“饸饹面培训欺诈”黑历史,指其曾收取高额培训费后拒教核心技术,导致学员创业失败,进一步加剧舆论对店家诚信的质疑。
社会反思:促销规则如何兼顾公平与温度?
事件本质是“规则理解差异”与“消费伦理冲突”的叠加。商家推出免费续面旨在吸引客流,但未明确限制“一人一碗”的适用场景,导致规则被钻空子;消费者则可能因“占便宜心理”或对规则的片面解读,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平之上。
类似争议并非孤例:此前有顾客利用“仅退款”规则白嫖商品,或搬空爱心冰箱中的饮用水,均引发“精致利己主义”批判。此次事件中,网友普遍呼吁:商家应细化规则(如明确“续面仅限点餐者本人”),消费者则需尊重规则边界,避免因贪小便宜损害社会风气。
后续进展:法律程序与规则调整并行
截至8月15日,涉事顾客尚未回应媒体采访,霍先生则坚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他表示,调整规则是无奈之举:“本想照顾食量大的顾客,却被误解为‘无限量供应’,未来只能明确加面收费,避免类似争议。”
这起事件为餐饮行业敲响警钟:促销活动需平衡吸引力与可操作性,规则设计应尽可能消除歧义;同时,消费者也需以诚信为本,莫让“善意规则”沦为“薅羊毛”的工具。唯有如此,才能构建商家与顾客的双赢生态。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