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高层人事地震:离职潮持续蔓延,AI与战略分歧成主因
一、离职潮升级:从硬件到AI,核心部门全线失血
-
AI团队“连环出走”
2025年7月,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宣布加入Meta“超级智能”团队,其两名核心成员马克·李和汤姆·冈特也同步跳槽。庞若鸣团队曾主导苹果自研端侧大模型,但因高层坚持“本地化运行”原则,模型性能被指落后于谷歌、阿里等竞争对手。知情人士透露,苹果曾计划开源部分模型以吸引外部研究,但被软件工程副总裁克雷格·费德里吉否决,理由是“暴露技术短板”。 -
财务与业务部门换血
2024年8月,苹果宣布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斯特里将于2025年1月离任,由财务规划副总裁凯万·帕雷克接棒。与此同时,服务业务副总裁马特·费舍尔宣布10月离职,其管理的App Store团队被拆分为“自有商店”和“第三方渠道”两个部门,以应对欧盟反垄断罚款和监管压力。 -
工业设计与硬件团队“青黄不接”
2023年,工业设计主管埃文斯·汉基因“缺乏决策权”离职,导致苹果设计团队陷入人才危机。原设计总监乔尼·艾维离任后,团队已有超15名成员流失,仅存两位老将拒绝接任。硬件工程领域同样动荡,自动驾驶项目负责人迈克尔·施韦库奇、电池团队工程经理埃里克斯·克拉布特等6名高管在2021年集体跳槽至空中出租车初创企业。
二、离职背后:四大矛盾激化
-
战略分歧:AI路线之争
苹果内部存在“理想派”与“务实派”的激烈冲突。以庞若鸣为代表的科研团队主张开发通用大模型,而费德里吉主导的软件团队则要求AI功能“稳定、可控、可上线”。这种分歧导致Siri升级计划多次延期,甚至被曝考虑采用OpenAI、Anthropic的模型替代自研方案。 -
组织僵化:官僚主义盛行
多名离职高管抱怨,苹果“庞大体量导致个人影响力式微”。例如,汉基曾试图驳回其他部门的工程方案,但因跨部门博弈失败而离职。此外,资源向长期项目(如MR头显、自动驾驶)倾斜,却因进展缓慢打击团队信心。 -
薪酬压力:股价下跌削弱激励
2022年苹果股价下跌近30%,直接冲击高管薪酬结构。对于副总裁级管理者,股票奖励占比超50%,股价低迷导致实际收入锐减。尽管库克2023年主动降薪40%至4900万美元,但中层管理者对晋升前景和薪酬涨幅仍持悲观态度。 -
代际交替:老将退休潮来临
苹果最高层12名管理者中,10人年龄相仿且多数在2000年前加入公司。库克最可能的继任者杰夫·威廉姆斯仅比其小2岁,而工业设计、硬件工程等领域的副总裁也面临退休问题。内部人士称:“苹果缺乏明确的接班人培养计划,引进外部人才又被视为‘团队死亡’。”
三、影响与挑战:创新引擎能否重启?
-
短期阵痛:项目推进受阻
AI团队流失直接导致Siri升级延期,而自动驾驶项目因高管频繁跳槽进展缓慢。尽管苹果引入Canoo前CEO乌尔里希·克兰兹等新血,但整合效果尚待观察。 -
长期风险:技术护城河动摇
苹果曾凭借封闭生态和软硬件一体化优势称霸消费电子市场,但在AI时代,其“本地化运行”原则可能牺牲模型性能,而开源策略的摇摆又暴露技术短板。竞争对手正加速追赶:谷歌Gemma、阿里千问等开源模型已实现千亿参数,而苹果端侧模型仅30亿参数。 -
组织变革压力:从“控制”到“开放”?
为留住人才,苹果已开始为部分AI团队成员加薪,并调整研发策略。例如,允许基础模型团队发表更多论文以提升学术影响力。然而,如何平衡“保密文化”与“开放创新”,仍是库克面临的终极难题。
四、未来展望:库克时代能否延续?
尽管库克多次否认退休计划,但高管离职潮引发外界对其继任者的猜测。目前,机器学习高级副总裁约翰·詹南德雷亚、硬件技术高级副总裁约翰尼·斯鲁吉被视为潜在候选人,但前者因AI战略失误面临信任危机,后者则被指“缺乏战略视野”。
结语:苹果的高层动荡,既是技术变革期的必然阵痛,也是其从“增长神话”转向“成熟巨头”的缩影。当创新不再依赖个人英雄主义,而需要组织系统的协同进化,库克能否带领苹果突破“大公司病”的桎梏,将决定这家科技巨头的下一个十年。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