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亿资金待入市,A股市场或迎历史性机遇
10万亿资金待入市,A股市场或迎历史性机遇
2025年8月22日,A股市场再度成为全球资本瞩目的焦点。随着上证指数午后强势突破3800点大关,市场成交额连续第8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一场由政策驱动、资金推动的行情正在全面展开。据多家权威机构测算,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超过10万亿元的增量资金陆续入市,为A股市场注入强劲动力。
行情回顾:科技股领涨,市场情绪高涨
自2025年4月8日行情启动以来,A股市场持续走强。截至8月22日,沪指累计涨幅已超过23%,创业板指涨幅更是高达48%,沪深300指数和科创50指数也分别上涨了21%和35%。其中,科技股成为本轮行情的领涨先锋,芯片产业链集体井喷,寒武纪股价连续涨停,总市值突破5200亿元;中芯国际A股股价重回百元上方,科创板50ETF年内涨幅更是达到27.71%。
市场情绪的高涨得益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散户情绪持续升温,外资回流趋势明显;另一方面,险资等长期资金提供有力支撑,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的显现,居民理财迁移进度加快,进一步推动了市场上行。
资金来源:多重渠道汇聚,10万亿增量资金可期
据高盛、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多家权威机构测算,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有超过10万亿元的增量资金陆续入市。这些资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
居民存款搬家:随着存款收益下滑和资本市场赚钱效应显现,居民储蓄正从银行存款转向股票等金融资产。高盛预计,中国家庭存款月度变化已出现明显负值,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则出现增加现象,或暗示居民储蓄正在向股市转移。中信证券测算,2025年可能有90万亿元以上的存款到期,假设其中5%-10%的资金寻求更高收益,则流出规模可能在4.5-9万亿元之间。
-
外资回流:在全球流动性环境改善的背景下,外资正加速回流A股市场。野村最新研报显示,曾经备受追捧的印度股市正迅速失去光环,成为基金经理们最大的低配对象,而资金则明显转向了估值更具吸引力的A股与H股。截至8月21日,外资机构持有A股市值约2.5万亿元,相比2024年末增长8%,占A股总流通市值的2.72%。
-
政策支持: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资金入市。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点位从85点上调至90点,并维持对中国股市在亚太区域内“超配”的立场。瑞银、摩根士丹利等机构也纷纷看好中国股市,认为A股估值并不算高,且表现将继续领先全球主要市场。
市场影响:科技股领涨,顺周期资产修复
随着增量资金的入市,A股市场有望迎来新一轮上涨行情。从行业板块来看,科技股将继续领涨市场。随着人工智能、半导体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产业链上的企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此外,顺周期资产也有望迎来修复共振。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消费、地产链等顺周期行业将有望实现基本面与估值面的双重修复。
同时,增量资金的入市也将对市场风格产生影响。高盛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分析师刘劲津表示,美国市场分散配置的需求、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潜力、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应用的崛起等因素将共同推动A股市场上涨。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成长类宽基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风险提示:理性投资,防范风险
尽管市场前景看好,但投资者仍需保持理性投资的心态。一方面,市场波动是常态,投资者应做好风险管理;另一方面,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的显现,部分个股可能存在估值泡沫化的风险。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应注重基本面分析,避免盲目追高。
此外,政策层面的变化也可能对市场产生影响。虽然当前政策环境对股市较为友好,但未来政策走向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投资者应密切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应对潜在风险。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