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年轻人下班送外卖成新风尚:有人月入3000元,更有人借此减重解压

发布时间:2025-08-25 10:43:30来源:

年轻人下班送外卖成新风尚:有人月入3000元,更有人借此减重解压

当夜幕降临,写字楼灯光渐次熄灭,多数人选择健身、聚餐或宅家追剧放松时,一群年轻人却骑上电动车、戴上头盔,开启第二份工作——送外卖。从程序员、银行职员到科研人员,这股“下班送外卖”的热潮正席卷全国,成为年轻人平衡生活与工作的新方式。

兼职月入3000元,灵活模式受青睐

在深圳,22岁的人力资源专员李先生利用下班时间跑饿了么众包,每月兼职收入稳定在3000元左右。他坦言:“本职工作月薪6000元,送外卖既能补贴家用,时间也更自由。”与全职骑手不同,年轻人更倾向选择众包模式——无需固定出勤,想上线就接单,平台规则灵活。例如,美团单量多但单价低,饿了么时间限制宽松,京东跑腿单价高但订单集中于全职骑手,年轻人常根据需求切换平台。

收入差异与接单策略密切相关。郑州程序员麻先生兼职15天赚500元,他总结经验:“选3-4公里的远单,平台会顺路派第二单,效率更高。”而武汉的银行职员夫妻张先生和李女士则设定目标:每晚跑满70元即收工,两人累计收入近2000元。尽管收入不及全职骑手,但年轻人更看重“零工经济”的灵活性——既能利用碎片时间增收,又不影响主业。

减重解压新方式,社交平台催生“骑手社群”

“送外卖就像寻宝游戏,完成任务获得金币。”麻先生的比喻道出许多年轻人的心声。在杭州,互联网从业者策策通过骑自行车送外卖,20天减重5公斤,相关Vlog播放量超1600万次;湖北准研究生金女士坚持8天减重4斤,日均收入30元却乐在其中:“比健身房有氧训练更有效。”

这种“带薪减肥”模式正形成社群效应。宁波的陈雨桐加入“骑手减重群”,成员每日分享骑行数据、互相监督;杭州的李然和女友组成“情侣档”,女友负责拎餐、看车,两人送完单后共进宵夜,将工作转化为增进感情的契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主任医师周卫惠指出:“骑行结合爬楼梯,能有效提升心肺功能,但需注意补充电解质,避免脱水。”

争议与现实:兼职骑手会抢饭碗吗?

尽管年轻人热情高涨,但争议随之而来。麻先生因分享送外卖视频被网友指责“抢底层劳动者饭碗”,他回应:“众包与专送资源池不同,且我们仅跑2小时,影响有限。”上海全职骑手老郑的日单量稳定在50单以上,他表示:“早高峰、夜宵档订单根本接不完,系统会优先派给全职骑手。”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观点。2024年《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外卖员平均月薪7496元,一线城市专职骑手65%月收入超6000元,远超兼职群体。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鹏辉分析:“年轻人兼职送外卖更多是体验生活或缓解压力,其送单量、效率难以与全职匹敌,持久性也有待观察。”

安全与保障:隐忧待解

热闹背后,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郑州暴雨夜,麻先生送完餐后需绕行高架桥返家;深圳的李先生曾在城中村被野狗追赶;新手张万成因未设常驻区域,几单跑偏后空驶折返,时薪仅15元。更严峻的是保险缺口——全国众包骑手工伤保险覆盖率不足35%,一位因夜班车祸骨折的骑手自费3万元手术费后,才发现保单仅赔5000元。

对此,平台正逐步完善保障措施。部分众包平台已推出“新手保护期”,限制单日接单量;杭州等地试点“骑手安全课堂”,通过VR模拟训练提升应急能力。

零工经济新图景:工作与生活的“第三空间”

从“搞钱”到“解压”,年轻人下班送外卖折射出社会变迁。当“996”成为常态,这股热潮恰似一场“工作叛逆”——用体力劳动对冲脑力疲劳,用城市穿梭重构生活节奏。正如策策所说:“送外卖让我重新爱上这座城市,每一个订单都是与陌生人的温暖连接。”

未来,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推进和零工经济规范发展,下班送外卖或许会从“尝鲜”变为常态。但无论如何,年轻人正在用行动证明:工作与生活从非对立,只要敢于探索,处处皆是舞台。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