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科技主线引领市场情绪升温
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科技主线引领市场情绪升温
2025年8月25日,A股市场迎来强势开局,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截至开盘,上证指数报3848.16点,上涨0.59%;深证成指报12291.12点,涨幅1.03%;创业板指报2720.28点,上涨1.41%,突破2700点整数关口并创年内新高。北证50指数亦同步上涨0.53%,科创50指数更是以2.74%的涨幅领跑市场。盘面上,AI芯片、CPO(共封装光学)、托育服务、F5G(第五代固定网络)、华为昇腾概念等科技主线全面走强,而减肥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肝病相关医药板块则逆势回调。
科技股爆发:算力与通信双轮驱动
今日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科技板块的全面活跃。AI芯片概念股延续强势,寒武纪、海光信息等龙头股高开高走,带动半导体产业链整体上扬。消息面上,全球算力需求持续爆发,H20芯片停产倒逼国产GPU加速替代,大基金三期注资推动设备采购,中微公司、南大光电等刻蚀、光刻胶企业订单饱满,成为资金追捧的核心方向。
CPO与F5G板块同步走强,光模块龙头中际旭创、新易盛涨幅居前。随着华为昇腾AI生态大会临近,市场对算力基础设施升级的预期进一步升温。此外,托育服务概念股受政策利好刺激集体异动,多地出台生育支持政策,早教、母婴产业链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医药板块分化:创新药逻辑生变
与科技股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药板块的集体回调。减肥药概念股领跌,礼来Zepbound停药反弹的临床数据引发市场对GLP-1药物长期价值的质疑,国内信达生物、华东医药等企业股价承压。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板块亦表现低迷,礼来Donanemab药物三期临床的脑水肿副作用风险持续发酵,叠加美国医保谈判降价压力,行业估值逻辑面临重构。
不过,创新药细分领域仍存在结构性机会。化学制药板块中,恒瑞医药、百济神州等企业因中报业绩超预期表现抗跌,市场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产创新药关注度提升。分析人士指出,医药行业正经历“腾笼换鸟”过程,辅助用药占比下降,创新药比例有望从当前的15%提升至30%以上,但需警惕政策集采与海外专利悬崖的双重冲击。
资金动向:北向资金回流,主力布局低估值蓝筹
今日沪深股通恢复交易后,北向资金尾盘加速净流入,全天净买入16.71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25.74亿元,深股通净卖出9.03亿元。从主力资金流向看,金融、周期板块成为主要增仓方向,东北证券、华鑫股份等券商股涨停,德龙汇能、中远海特等周期股收获连板。市场人士认为,央行近期通过MLF操作向市场注入6000亿元流动性,叠加高层会议强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低估值蓝筹股提供了估值修复契机。
与此同时,赛道股出现明显分化。前期涨幅过大的芯片、新能源板块遭遇获利回吐,华大九天、南网科技等个股跌幅居前。技术面上,上证指数短线风险指数达92%,深证成指量价背离现象显现,市场需警惕短期回调压力。
后市展望:结构性行情延续,关注政策与业绩共振
多数机构认为,当前市场仍处于“政策托底+经济弱复苏”的震荡格局中。一方面,央行持续释放流动性,资本市场改革预期升温,为市场提供底部支撑;另一方面,上市公司中报披露接近尾声,业绩超预期的成长股与低估值蓝筹股有望成为下一阶段主线。
配置建议:
- 科技成长:聚焦算力、国产替代、AI硬件等硬科技领域,关注寒武纪、中微公司等龙头;
- 低估值蓝筹:券商、周期(油气、航运)板块受益于经济复苏与政策红利,具备防御价值;
- 创新药:精选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化学制药、生物药企业,规避政策集采风险。
风险提示:股市波动加大,需警惕外部地缘政治冲突、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等不确定性因素。投资者应避免追高,以结构性机会为主,注重业绩与估值匹配度。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