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掉穿戴甲救人护士:很痛但应该的——白衣天使的“本能抉择”
咬掉穿戴甲救人护士:很痛但应该的——白衣天使的“本能抉择”
“咬掉穿戴甲的时候确实很痛,但看到患者逐渐恢复意识,所有疼痛都值得了。”2025年8月24日,在南京南站咬掉10个手指穿戴甲、300秒极限救人的广东护士李梦旖接受采访时,用朴素的语言诠释了医者仁心。这位来自粤北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的护士,在休假期间用专业与勇气,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写下生动注脚。
生死300秒:咬掉穿戴甲的“本能反应”
8月12日晚21:03,南京南站候车大厅内,李梦旖正带着12岁的儿子和15岁的女儿等待开往苏州的列车。突然,广播急促响起:“A4检票口有旅客突发疾病,急需医护人员救援!”距离检票仅剩不到半小时,但李梦旖没有丝毫犹豫,将背包塞给儿子后,如离弦之箭冲向事发地。
现场景象触目惊心:一名旅客蜷缩在地,无意识抽搐,嘴角鲜血在地砖上洇开一片。凭借多年临床经验,李梦旖迅速判断患者为癫痫发作合并低血糖。为避免穿戴甲在急救中划伤患者,她果断扯下戒指,低头用牙齿将精心准备的10个穿戴甲逐一咬下——这些为假期美甲定制的亚克力甲片,此刻却成为“生命的阻碍”。
“别怕,我是护士,放松点。”她一边轻声安慰,一边用指尖感受患者高速跳动的脉搏。在她的全力救治下,患者震颤幅度逐渐减小,口腔不再渗血。将病情和救护细节交接给工作人员后,李梦旖逆着人流狂奔,赶在停止检票前两分钟与孩子们汇合。女儿仰起满是崇拜的脸:“妈妈,你是我们的偶像!”
“我不是英雄,只是换了地方上班”
面对媒体采访,李梦旖反复强调:“任何医护人员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做,我只是做了分内的事。”这种“本能反应”的背后,是无数次临床锤炼的职业素养。据同事透露,李梦旖在粤北人民医院工作时,就曾因在手术台连续奋战12小时、成功抢救喉癌患者而获赞誉。此次救人后,她仅在电话中向医院轻描淡写提及此事,直至南京铁路公安处联系院方,事迹才被公开。
南京南站派出所执勤警务大队长刘鹏飞回忆:“她跑得气喘吁吁,却语气坚定地说‘我是护士’,那种专业与担当让人动容。”目前,南京铁路公安处已为李梦旖申报市级见义勇为奖,但对她而言,患者的康复和孩子的骄傲已是最大奖励。
穿戴甲与戒指:医者仁心的“细节隐喻”
李梦旖救人时咬掉的穿戴甲,是近年来流行的定制化美甲产品。这种无需打磨指甲、可反复佩戴的亚克力甲片,因便捷性与美观性深受女性喜爱。然而,在生死关头,李梦旖毫不犹豫地选择舍弃个人装饰——这一细节,恰是医者“患者至上”职业精神的生动写照。
“戒指可能划伤患者,穿戴甲可能阻碍急救操作。”李梦旖的解释朴素却有力。正如她在手术台前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在门诊中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一样,此次咬甲救人,不过是她职业习惯的延伸。正如网友评论:“她咬掉的不仅是甲片,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
社会共鸣:致敬平凡岗位上的“白衣战士”
李梦旖的事迹引发全网热议。有网友翻出2025年中国医师节期间发布的“最美医生”名单,指出王玉凤、申小惠等10名入选者均以“患者需求为先”践行医者使命。从浙江护士韩用斌百米冲刺抢救窒息女婴,到长沙护士曹晓霞街头跪地止血;从云南瑞丽医生地震中用身体护住患者,到重庆医生吴江豪酷暑中背老人下山——李梦旖的“本能抉择”,正是中国400万医护群体的缩影。
“他们会在连续工作后伏案沉睡,会在面对无力回天时偷偷抹泪,但在救助生命时,总能生出超乎寻常的勇气。”澎湃新闻评论道。李梦旖的故事,让公众看到:白衣天使的“超能力”,源于对职业的热爱与对生命的敬畏。
后续进展:见义勇为奖与职业精神传承
截至8月25日,南京铁路公安处已将李梦旖事迹上报至市级相关部门,见义勇为奖励申请进入审批流程。粤北人民医院表示,将号召全院医护人员学习李梦旖“临危不惧、患者至上”的精神。而李梦旖本人,已在规划下一次休假:“想带孩子们去科技馆,他们总说妈妈是‘英雄’,但我想让他们知道,平凡人也能通过善意改变世界。”
在这场跨越南北的救援中,李梦旖用300秒诠释了医者的速度与温度。她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医患信任的桥梁,也提醒着我们:在每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总有人以非凡的勇气守护生命之光。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