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人民日报评“母婴室”改“育婴室”:一字之差,托起生育友好新温度

发布时间:2025-08-26 10:50:02来源:

人民日报评“母婴室”改“育婴室”:一字之差,托起生育友好新温度

2025年8月26日,《人民日报》以《“母婴室”改“育婴室”,一字之差显理念之变》为题,聚焦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公共场所育儿设施的升级改造,点赞这一细微变化背后折射出的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新进展。从“母婴室”到“育婴室”,从“男士止步”到“欢迎使用”,这场静悄悄的公共空间革命,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社会育儿生态。

一字之变:从“妈妈专属”到“家庭共享”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商场,升级后的“育婴室”成为带娃家庭的“新宠”。这里通过自动门和隔帘将哺乳区与换洗区明确分隔:妈妈们可在私密隔间内安心哺乳,爸爸们则能在换洗台区域从容地为孩子更换尿布、调试奶粉。商场工作人员透露,改造后的育婴室日均使用量较此前增长40%,其中父亲使用者占比达27%。一位正在为女儿换尿片的张先生感慨:“以前带女儿出门,最头疼的就是换尿布。现在‘父婴室’里有温奶器、湿巾加热器,连尿布台都根据父亲身高调整了高度,太贴心了!”

类似的变化正在全国蔓延。上海环球港商场在母婴室旁增设“超级奶爸区”,配备冷热水、折叠婴儿床等设施;深圳宝安壹方城购物中心将“母婴室”升级为“家庭育婴室”,允许父亲进入非哺乳区协助育儿;长沙IFS国金中心则直接取消“男士止步”标识,通过“一客一落锁”设计保障隐私。数据显示,全国育婴室数量从2020年的2.3万个增至2025年的8.7万个,其中38%具备“父婴友好”功能。

细节升级:人性化设计彰显文明温度

育婴室的变革不仅体现在功能分区,更渗透于人性化细节。在北京惠多港购物中心,育婴室的遮光帘可调节透光率,避免强光刺激婴幼儿眼睛;上海嘉定区某商场采用“一客一落锁”设计,防止误夹;深圳海岸城则在育婴室配备空气净化器,将PM2.5浓度控制在个位数。杭州西溪印象城在育婴室旁设置“亲子寄存柜”,方便家长临时存放婴儿车;成都太古里推出“育儿助手”APP,实时显示周边育婴室空余情况。

“当商场开始计算尿布台的高度误差不超过1厘米,当政策开始规定温奶器水温波动范围,这就是文明进步的具象化表达。”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龚雯洁指出,这些细节升级正在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国家发改委《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指南(2025)》明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大型交通枢纽、万平以上商业综合体必须配置育婴室,且需满足“哺乳区、换洗区、储物区”三区分离标准。

政策护航:从“小细节”到“大支持”

育婴室的升级是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缩影。2025年,国家层面连续出台重磅政策:未满3周岁儿童每月发放800元育儿补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这些“大政策”与育婴室升级、亲子卫生间普及等“小细节”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起生育支持体系。

数据显示,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2025年上半年全国出生人口同比增长9.3%,二孩占比从2020年的43%提升至51%。但专家提醒,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仍需突破三大瓶颈:一是基层公共场所育婴设施覆盖率不足40%;二是城乡设施标准差异显著;三是社会观念转变需持续引导。“生育友好不是简单的设施堆砌,而是社会系统的重构。”国家卫健委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推动三方面改革:在硬件上实现县级以上城市育婴设施全覆盖;在软件上将育儿知识纳入新婚夫妇必修课;在文化上通过影视作品、公益广告塑造“共同育儿”的新风尚。

观念革新:从“妈妈带娃”到“爸爸参与”

“父婴室”的出现,本质是用空间语言打破“育儿是母亲责任”的刻板印象。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周运清指出:“当‘父婴室’与‘母婴室’并存,实质是在推动育儿责任的家庭共担。”这种转变正得到越来越多父亲的响应。在上海环球港商场,刚为女儿换完尿片的张先生说:“现在社会对爸爸带娃的包容度越来越高,我周围很多朋友都会主动分担育儿责任。”

《人民日报》评论称,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是一项长期工程,只有瞄准痛点、细化措施、精准发力,以更多温暖举措回应多元关切,才能真正为生育减负。当公共空间开始真正“看见”每个育儿者的需求,我们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弱有所扶”的美好愿景,便又近了一步。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