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莫迪四拒特朗普电话后转赴中日:印度在关税风暴中寻求战略突围

发布时间:2025-08-30 11:00:55来源:

莫迪四拒特朗普电话后转赴中日:印度在关税风暴中寻求战略突围

2025年8月27日零时,美国对印度商品全面加征50%关税的行政令正式生效,将印度出口产业推入前所未有的风暴中心。面对美国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发动的经济制裁,印度总理莫迪以四次拒接美国总统特朗普电话的强硬姿态,启动亚洲外交攻势——8月29日首访日本,8月31日赴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试图在美印贸易争端中开辟新战略空间。

关税风暴:印度出口业遭遇“致命一击”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8月25日发布的通知,此次加征的50%关税覆盖所有申报进口消费或从保税仓库提取的印度商品,涉及纺织品、宝石珠宝、虾类、家具等印度对美出口主力产品。印度全球贸易研究倡议组织报告显示,约66%的对美出口商品将受冲击,直接损失或达482亿美元。

在印度最大纺织品出口中心蒂鲁布尔,服装厂主克里希纳穆尔蒂的困境折射出行业危机:“从9月开始可能无事可做。”由于美国客户暂停下单,该厂200台缝纫机中仅少数运转,250名员工被迫停工待命。凯投宏观警告,若关税长期维持,印度今明两年经济增长将分别遭受0.8个百分点的打击,GDP增速可能跌破6%,创疫情以来新低。

莫迪的“沉默抗争”:四次拒接电话背后的战略考量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莫迪选择以“沉默”作为回应。据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曾四次尝试与莫迪通话,均遭拒绝。这一罕见举动被解读为多重战略考量:

  1. 避免被“歪曲内容”:特朗普在通话中曾单方面宣布促成印巴停火等不实信息,莫迪团队担忧通话内容被美方利用作为政治筹码;
  2. 强化国内支持:印度民调显示73%受访者支持政府强硬立场,拒接电话成为莫迪塑造“保护农民利益”形象的政治工具;
  3. 试探美方底线:通过暂停高层沟通,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制裁代价——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458亿美元,全面脱钩对美方同样损失惨重。

亚洲行:经济安全与战略自主的双重布局

在关税重压下,莫迪的亚洲外交呈现“经济安全优先、议题分离运作”特征:

  • 日本:10万亿日元投资“强心针”
    莫迪首站选择日本,直指经济合作核心。日本宣布未来十年将在印度投资10万亿日元(约680亿美元),聚焦基础设施、制造业、清洁能源等领域。双方还计划修订2008年《安全合作联合宣言》,推进半导体、关键矿产等“经济安全倡议”,并升级数字伙伴关系至人工智能和初创企业生态。

  • 中国:务实修复中印关系
    莫迪七年来首次访华,释放强烈信号。中印双方达成10项成果,包括恢复直航航班、放宽签证限制、重启喜马拉雅边贸点等。印度考虑放宽对中企投资审查,中国则取消化肥、稀土矿等出口限制。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38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7%,显示关系韧性。莫迪此行被视为在“龙象共舞”框架下积累互信,为未来拓展回旋空间。

  • 俄罗斯:能源安全底线不动摇
    尽管美国施压,印度驻俄大使库马尔明确表示,将继续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以保障14亿人口能源安全。数据显示,俄罗斯已跃居印度最大石油供应国,占进口总量35%。印度炼油厂虽开始多元化采购,但价格仍是决定性因素。

战略自主:印度对美博弈的底牌

莫迪政府的强硬回应背后,是印度对自身经济韧性的信心与战略自主的坚持:

  1. 国内市场托底:印度经济70%依赖内需,对美出口仅占GDP的2%-2.5%,关税冲击整体可控;
  2. 财政政策对冲:印度储备银行承诺提供专项支持,政府推进消费税改革,将最高税率从28%降至18%,以提振内需;
  3. 市场多元化加速:印度已确定近50个出口增长重点国家,包括拉美、中东及中国,试图降低对美依赖。

全球格局变动:中印合作释放新信号

美国关税武器化倒逼印度调整外交战略。中印在“坚持战略自主”上找到共同语言,双方外长会晤中,苏杰生称“印中是发展伙伴而非竞争对手”,中方强调“睦邻友好、龙象共舞”。尽管西方炒作“反美联盟”,但中印合作本质是现实主义驱动——在逆全球化背景下,两国均需稳定供应链、拓展市场空间。

结语
莫迪的亚洲行,既是应对美国关税风暴的突围之举,也是印度在全球权力重构中定位自我的战略尝试。从拒接电话到奔赴中日,印度正以实际行动证明:在充满变数的世界里,战略自主比阵营站队更符合国家利益。而中印关系的“再出发”,或许预示着新兴经济体合作新范式的诞生。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