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超加工食品“侵蚀”男性生育力,激素水平与精子活力双双下降
最新研究:超加工食品“侵蚀”男性生育力,激素水平与精子活力双双下降
当地时间2025年8月28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哥本哈根大学在《细胞-代谢》期刊发表突破性研究,揭示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 UPF)对男性生殖健康的显著危害。研究通过严格控制的交叉试验证实,即使热量摄入相同,超加工食品仍会降低促卵泡激素(FSH)、睾酮等关键生育激素水平,并导致精子运动能力下降。这一发现为全球男性精液质量持续下滑的公共卫生危机提供了新解释。
实验设计:43名健康男性“饮食切换”揭真相
研究团队招募43名年龄20-35岁、BMI正常且无代谢疾病的男性,开展为期6个月的交叉对照试验。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两种饮食方案:
- 超加工饮食组:77%热量来自牛肉汉堡、奶油培根意面、薯条、含糖饮料等超加工食品;
- 未加工饮食组:66%热量来自水果、蔬菜、全谷物、鱼类等天然食材。
两组每日总热量相同,参与者先遵循一种饮食方案3周,随后恢复3个月日常饮食,再切换至另一种方案3周。研究团队定期采集血液、精液样本并检测体重、体脂等指标,首次在人类实验中分离出“食品加工程度”与“热量摄入”对健康的独立影响。
核心发现:超加工食品“三重打击”男性生育力
-
激素水平失衡
超加工饮食组参与者的促卵泡激素(FSH,刺激精子生成)和睾酮(维持性欲与生育能力)水平显著下降。睾酮降低可能导致性功能障碍、肌肉流失和情绪抑郁,而FSH减少直接影响精子产量。 -
精子质量恶化
精液分析显示,超加工饮食组精子总活力下降趋势明显,部分参与者精子运动能力减弱。这与全球精子数量自1970年代以来下降60%的趋势高度吻合。 -
代谢毒素积累
超加工食品包装中的增塑剂(如邻苯二甲酸酯)渗入食物,导致血清中cxMINP等内分泌干扰物浓度升高,可能通过干扰激素合成损害生殖功能。同时,超加工饮食组血浆锂水平下降,可能与情绪障碍和认知衰退风险增加相关。
机制解析:营养失衡与化学污染“双重夹击”
研究负责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代谢表观遗传学主任罗曼·巴雷斯指出,超加工食品的危害源于两大路径:
- 营养缺陷:高糖、高盐、反式脂肪与低蛋白、低膳食纤维的组合,导致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和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削弱精子DNA的保护屏障;
- 化学污染:食品添加剂(如人工色素、乳化剂)和包装材料中的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等物质,可能模拟雌激素作用,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抑制睾酮分泌。
全球警示:超加工食品消费与生育危机同步加剧
数据显示,全球超加工食品占饮食热量的比例已从2002年的28.7%飙升至2025年的58.3%,而同期男性精子浓度年均下降1.2%。本研究首次通过人体试验证实,超加工食品的危害独立于热量摄入,即使不超重,频繁食用仍会损害生育力。
哥本哈根大学营养学教授汉斯·波尔森强调:“这项研究颠覆了‘肥胖是生育力下降主因’的认知。我们发现,超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和污染物可能直接破坏睾丸生精小管,这种损伤在体重正常的人群中同样存在。”
行动建议:减少超加工食品,选择“生殖友好型”饮食
研究团队呼吁公众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生育力:
- 识别超加工食品:避免购买配料表含超过5种添加剂的食品(如起酥油、果葡糖浆、阿斯巴甜);
- 优化饮食结构:用坚果、酸奶替代薯片,用新鲜水果替代含糖饮料,每日未加工食品占比至少达80%;
- 关注包装安全:选择玻璃或纸质包装,避免塑料容器盛装高温食物。
“你的饮食选择不仅影响腰围,更决定未来成为父亲的可能性。”罗曼·巴雷斯总结道,“减少超加工食品摄入,是对下一代健康最有效的投资。”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