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上海12区拟斥资1.4亿为学生配运动手环,教育局回应:政府拨款、家长免费

发布时间:2025-08-30 11:09:01来源:

上海12区拟斥资1.4亿为学生配运动手环,教育局回应:政府拨款、家长免费

近日,上海市嘉定、静安、松江等12个区教育局在上海政府采购网密集发布采购意向公告,计划为三、六、七、十年级学生统一配备运动手环,总预算金额超过1.4亿元。这一举措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家长对隐私安全、设备实用性等问题提出质疑,教育局回应称项目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学生无需承担任何费用,旨在通过智慧体育手段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政策背景:落实“每天2小时运动”刚性要求

此次采购源于上海市教委2025年6月印发的《深化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文件明确要求,学校需保障学生每天累计不少于2小时的综合体育活动时间,包括70分钟体育课、大课间及课后锻炼,并每月安排半天“乐动比赛日”。为推动政策落地,上海将指导各区配置运动手环,通过智能化手段监测运动安全、提升体育课实效。

以嘉定区为例,其采购公告显示,拟投入2480万元采购10.88万套手环及配套设备,单套价格不超过229元,计划三年内实现全区学生全覆盖。松江、金山等区也陆续发布类似公告,明确手环功能涵盖心率监测、运动数据记录及校外体育活动分析,旨在构建“体育课-日常锻炼-赛事活动”的全链条监测体系。

家长疑虑:隐私安全与实际效果成焦点

尽管教育局强调手环免费,但部分家长仍表达担忧。奉贤区家长陈女士质疑:“孩子学习任务重,运动时间有限,手环能否真正激发锻炼动力?”还有家长担心设备可能引发皮肤过敏,或因过度依赖数据监测而忽视个体差异。社交平台上,网友讨论热烈,有人指出“手环虽好,但需避免形式主义”,也有人支持称“实时心率监测能防范运动风险”。

教育专家熊丙奇指出,手环数据涉及学生生理和行为隐私,需明确使用范围、存储规则及家长知情权。他强调:“若缺乏统一监测平台,手环可能沦为摆设,甚至造成财政浪费。这考验的是教育系统的治理能力,而非单一设备。”

教育局回应:招标进行中,配套细则将出台

针对争议,金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确认,项目目前处于招标阶段,由区级财政全额拨款,家长无需支付费用。对方表示,后续将出台配套政策,明确数据管理、设备使用等细则,并开通家长反馈渠道。“等手环发放后,家长可通过学校提出意见,我们会及时调整优化。”

据《若干措施》要求,上海将推动“智慧体育”建设,指导学校开设多样化运动项目,建设“一校多品”特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运动手环是提升体育素养的工具之一,其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走向操场、增强体质,而非单纯的数据收集。

专家建议:系统支撑比设备更重要

熊丙奇认为,运动手环的推广需配套建立区级或市级监测平台,确保数据有用、可解读、能反馈。他建议,学校应将手环数据与体育教学评价结合,例如根据心率波动调整运动强度,或通过长期数据追踪发现学生兴趣点,优化课程设计。“技术手段只有融入教育场景,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目前,上海多区已启动手环功能测试,部分学校试点将数据接入体育教研系统,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教学建议。教育局透露,未来或探索将运动数据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但强调“以激励为主,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社会期待:智慧体育需平衡创新与温度

这场关于运动手环的讨论,折射出公众对青少年健康的高度关注。支持者认为,技术赋能体育教育是大势所趋;反对者则呼吁,别让数据监测掩盖了运动的本质——快乐与成长。

正如一位网友留言:“希望手环能成为孩子运动的‘守护者’,而非‘监视器’。真正的智慧体育,是让每个孩子在阳光下自由奔跑。”随着项目推进,上海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教育伦理,或将为全国提供示范样本。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