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翻越护栏踩踏丹霞地貌 景区紧急报警:地质瑰宝不可再生,破坏行为零容忍
男子翻越护栏踩踏丹霞地貌 景区紧急报警:地质瑰宝不可再生,破坏行为零容忍
2025年8月26日,甘肃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内发生一起游客破坏地质遗迹事件:一名男子为捡拾掉落相机,翻越景区护栏进入未开放保护区域,踩踏丹霞岩体。景区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制止并报警,目前案件已移交公安机关处理。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丹霞地貌保护的关注。
事件还原:雨中翻栏踩踏,地表层遭破坏
据现场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事发时正值降雨,七彩虹霞台观景区一名男子不顾“禁止翻越”警示标识,翻越护栏后沿陡坡下行至岩体表面,弯腰捡拾物品。由于雨天土层疏松,其踩踏区域地表层出现明显凹陷,部分碎屑岩剥落。景区监控显示,从翻越护栏到返回用时约3分钟,期间无安保人员在场。
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事发后第一时间通过广播喊话制止,并调派附近巡逻队将男子带离现场。经初步检查,被踩踏区域岩体表面胶结层受损,需进一步评估修复方案。
丹霞之殇:60年恢复周期背后的脆弱性
张掖七彩丹霞的地层形成于侏罗纪至白垩纪时期,由粉砂岩、泥质岩构成,胶结程度差、抗侵蚀能力弱。专家指出,丹霞地貌的彩色条纹是地层中铁、钙等矿物质经长期氧化沉积形成,一旦被破坏,自然恢复需60年以上,且人工修复成本高昂。
“丹霞岩体就像古化石,一个脚印可能让数百万年的地质演化毁于一旦。”景区地质顾问李明表示,2018年曾有游客踩踏岩体,导致局部条纹串色,景区耗资近百万元才勉强恢复外观。此次事件中,男子踩踏区域位于核心观赏面,修复难度更大。
景区回应:已报警并启动追责程序
29日,七彩丹霞景区发布通报称,涉事男子行为违反《张掖七彩丹霞保护条例》相关规定,景区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追究其责任。同时,景区承诺将加强安保巡查,增设高清摄像头和语音警示装置,并计划在观景台设置VR体验区,满足游客“近距离观赏”需求。
“我们理解游客想拍好照片的心情,但丹霞地貌的脆弱性决定了它只能远观。”景区管理处主任王强强调,目前景区已划定12个核心保护区,游客必须沿栈道游览,违者将被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
法律视角:破坏地质遗迹或面临刑事处罚
根据《甘肃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破坏丹霞地貌等不可再生地质遗迹的,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23年,曾有游客因刻划丹霞岩壁被判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
法律专家指出,本案中男子行为若经鉴定造成严重后果,可能触犯《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若岩体含特有地质成分)或第三百二十四条“故意损毁名胜古迹罪”,最高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
社会反思:文明旅游需“敬畏自然”
事件曝光后,网友纷纷谴责涉事男子“缺乏基本素质”,呼吁将地质遗迹保护纳入中小学教材。数据显示,张掖七彩丹霞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但近三年已发生17起游客翻越护栏事件,其中6起导致岩体受损。
“丹霞地貌是大自然给人类的‘限定款礼物’,毁坏它就像撕毁一本无价的历史书。”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保护地质遗迹需要“科技+法律+教育”三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云游览”,另一方面完善立法加大惩处力度,更要从娃娃抓起培养生态伦理观。
目前,涉事男子身份尚未公开,景区正配合警方调查。这起事件再次敲响警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唯有心怀敬畏,才能让地球的“彩色诗行”永续流传。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