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

证监会重拳出击:*ST高鸿因财务造假遭1.6亿元巨额罚单,或触发强制退市

发布时间:2025-08-09 10:20:47来源:
2025年8月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对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大唐高鸿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高鸿,证券代码:000851.SZ)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揭露其长达九年的系统性财务造假行为。经调查,ST高鸿通过虚构“空转”“走单”贸易业务,累计虚增营业收入近200亿元、利润总额超7600万元,并涉嫌欺诈发行,证监会拟对相关责任主体罚款1.6亿元,同时深交所将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

财务造假手段:虚构贸易闭环,掩盖无实质交易

根据证监会披露,*ST高鸿自2015年起通过以下方式系统性虚增收入和利润:

  1. 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2015-2021年):
    子公司高鸿科技参与由第三方南京庆亚实际控制人江庆组织的虚假贸易链,供应商与客户均由江庆撮合,资金、合同、物流单据形成闭环,但无实际货物流转。例如,2015年虚增营业收入6.94亿元,占当年披露营收的9.34%;2019年虚增比例高达49.38%,虚增利润总额2190.52万元,占当年利润总额绝对值的64.88%。

  2. IT系统及服务器虚假贸易(2018-2023年):
    2018年和2020年,子公司高鸿数据、高鸿恒昌通过虚构IT系统产品交易虚增收入;2022-2023年,进一步扩展至服务器、笔记本电脑等品类,持续掩盖业务萎缩真相。

数据触目惊心:2015-2023年,*ST高鸿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涉及9份年度报告及1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

欺诈发行:虚假数据支撑12.5亿元募资

2020年,*ST高鸿在非公开发行股票文件中引用2018-2020年虚假业务数据,成功募集资金12.5亿元。证监会认定,此举构成《证券法》第一百八十一条所述的欺诈发行情形。2021年4月,尽管公司已暴露内控缺陷,但其募资申请仍获批准,暴露出资本市场审核环节的漏洞。

处罚力度空前:1.6亿元罚单+市场禁入

证监会拟对*ST高鸿及相关责任人实施“顶格处罚”:

  • 公司层面:责令改正,警告并罚款1.35亿元;
  • 个人层面
    • 董事长、时任总经理付景林(组织造假)罚款750万元,10年证券市场禁入;
    • 时任财务总监丁明锋(参与造假)罚款600万元,5年证券市场禁入;
    • 其他责任人罚款500万至75万元不等;
    • 第三方配合造假者江庆罚款700万元,10年禁入。

此外,深交所将根据《股票上市规则》启动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程序,*ST高鸿或成为继康得新、康美药业后,A股市场又一起典型退市案例。

立体追责体系启动:民事赔偿与刑事追责并行

除行政处罚外,*ST高鸿还面临多重法律风险:

  1. 民事赔偿:投资者已发起集体诉讼,要求公司赔偿因虚假陈述导致的损失;
  2. 刑事追责:证监会将涉嫌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付景林等高管可能面临操纵证券市场罪等刑事指控;
  3. 退市风险:公司股票已于2024年因内控失效被“披星戴帽”,若2025年继续触及退市指标,将直接终止上市。

监管信号:零容忍态度强化,行刑衔接提速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分析,此案释放三重信号:

  1. 行刑衔接效率提升:证监会“应移尽移”原则下,财务造假案件刑事追责周期大幅缩短;
  2. 打击“首恶”精准化:实控人及核心高管成为重点追责对象,付景林、江庆的10年禁入处罚创近年纪录;
  3. 政策闭环形成:多部门协同(如《刑法》修正案、最高检立案追诉标准)强化震慑效应,推动资本市场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

市场影响:投资者用脚投票,股价暴跌

截至2025年8月9日收盘,*ST高鸿股价报2.21元/股,总市值25.59亿元,较历史高点蒸发超90%。公司5.2万户股东面临巨额损失,机构投资者已大幅减持。业内人士警告,此类案件频发将加速劣质企业出清,推动A股市场向“优胜劣汰”生态转型。

结语:*ST高鸿案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典型样本,其从财务造假到欺诈发行、再到强制退市的全链条暴露,凸显监管层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的决心。随着立体化追责体系完善,上市公司及中介机构将面临更严格的合规考验,而投资者保护机制亦需同步强化,以筑牢市场信任基石。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