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

川西土拨鼠“偷钥匙”引热议:萌态背后藏隐患,当地升级防控措施

发布时间:2025-08-09 10:55:28来源:
近日,川西高原再次因土拨鼠的“调皮行为”成为舆论焦点。8月4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视频称,在川西自驾游时,一只土拨鼠竟将车钥匙“偷走”并藏入洞穴,引发全网围观。经当地村民、民警及村干部四五个小时的合力挖掘,车钥匙最终被找回。这一事件不仅让网友直呼“土拨鼠要当旅行博主”,更暴露出野生动物与游客互动中的安全隐患,促使当地政府紧急升级防控措施。

事件回顾:土拨鼠“偷钥匙”,村民掘地三尺相助

据当事人方女士描述,8月2日下午,她和家人在甘孜州理塘县格聂镇下则通村附近投喂土拨鼠时,因疏忽将装有零食、手机和车钥匙的袋子放在地上。一只土拨鼠趁机叼走车钥匙并钻入洞穴。方女士的丈夫试图用木棍探查,但未成功,随后向当地民警求助。民警联合村民,动用铁丝钩、磁铁等工具,甚至徒手挖掘,最终在傍晚7点左右从3米深的洞穴中找回钥匙。

“当时下则通村在修路,但村民和警察二话不说就帮忙挖洞,连村书记都来了。”方女士感慨道。她表示,这次经历让她既难忘又后怕,尤其想到土拨鼠是鼠疫的主要宿主之一,更觉投喂行为需谨慎。

土拨鼠“作案”非首次:相机、无人机均遭殃

这并非川西土拨鼠首次“偷东西”。7月底,一名游客在四川阿坝拍摄土拨鼠时,将大疆运动相机架设在洞口,不料被土拨鼠拖入洞穴,最终未能寻回。更早前,有牧民透露,曾有无人机因悬停过低被土拨鼠跳起“抢走”。这些行为被网友戏称为“土拨鼠的‘可爱经济’”,甚至有人制作AI合成图,脑补土拨鼠“开着车、拿着相机”当旅行博主的场景。

然而,萌态背后暗藏风险。土拨鼠(学名喜马拉雅旱獭)是鼠疫耶尔森菌的主要宿主,人类若被感染鼠疫的蚤类叮咬,或接触其体液,可能引发致命疾病。理塘县工作人员坦言:“我们不可能覆盖所有区域,只能靠警示牌加志愿者巡逻提醒游客。”

当地紧急行动:升级防控,平衡生态与旅游

事件发酵后,理塘县政府迅速采取措施:

  1. 发放应急电话卡:在辖区卡点向游客提供志愿服务电话卡片,方便快速求助。
  2. 组建快速响应小队:联合民警、村民和医护人员,确保第一时间处理类似事件。
  3. 强化警示教育: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科普内容,提醒游客“不打扰、不投喂”野生动物。

“如果下次土拨鼠‘偷’的是手机,我们照样挖!”面对网友提问,工作人员坚定回应。数据显示,事件后理塘旅游咨询量暴涨156%,但当地政府强调:“发展旅游不能以牺牲生态安全为代价。”

专家呼吁:尊重野生动物习性,避免人为干预

动物学家分析,土拨鼠“偷东西”或因其对反光、发亮物品感兴趣,也可能出于筑巢本能。但频繁的人为投喂会破坏其野生习性,增加疾病传播风险。电影《哪吒2》导演饺子曾受川西土拨鼠启发设计动画形象,但现实中的隐患不容忽视——一只携带病菌的土拨鼠,可能让游客面临截肢甚至生命危险。

“土拨鼠是高原生态的‘基石物种’,为藏狐、猛禽等提供食物。”生态学家指出,“游客的投喂行为会改变其活动范围,甚至引发种群数量异常波动。”

网友热议:萌趣与安全的边界何在?

事件在网络引发热议,网友观点两极分化:

  • 支持派:“土拨鼠太可爱了,但投喂确实危险,支持政府管控!”
  • 反对派:“不投喂怎么拍到萌照?难道要错过与自然的互动?”
  • 中立派:“可以设立投喂区,但必须严格消毒和监管。”

对此,理塘县文旅局回应:“我们正在规划野生动物观察区,引导游客通过望远镜、长焦镜头安全观赏,既保护生态,又满足需求。”

结语:与自然和谐共处,需多一份理性

从“偷钥匙”到“偷相机”,川西土拨鼠的“调皮”行为为人类敲响警钟:在追求萌趣体验的同时,更需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存法则。正如网友所言:“真正的爱护,是保持距离,不打扰。”未来,如何在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间找到平衡点,将是川西高原面临的长期课题。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