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雪中送炭”为何变“引火烧身”?17.6亿欠款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2025年8月15日,一场横跨数年的资本纠葛因一纸诉讼公告浮出水面。华创证券与贵州百灵大股东姜伟之间的业务合作,从昔日的“纾困救急”演变为今日对簿公堂的追债大战,涉案金额高达17.61亿元,成为券商参与纾困业务风险暴露的典型案例。
纾困变“困局”:17.61亿欠款如何形成?
时间回溯至2019年,贵州百灵大股东姜伟因资金链紧张,多次请求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协助纾困。在监管号召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背景下,华创证券通过两期专项纾困计划,以股份转让形式向姜伟等提供14亿元资金,获得贵州百灵11.54%股权(1.61亿股);同时,华创证券还向姜伟提供3.61亿元股票质押借款,质押贵州百灵1.1亿股股份。
然而,这场“双赢”合作很快陷入僵局。两期纾困计划分别于2022年7月、2024年3月到期,股票质押借款也于2024年8月到期,但姜伟及其一致行动人姜勇、张锦芬等始终未履行股份回购和还款义务。尽管华创证券多次敦促,姜伟方既未提出解决方案,也未补充增信措施。
2025年8月14日,华创云信(华创证券母公司)发布公告称,已向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云岩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姜伟等偿还纾困计划本金14亿元及固定收益、违约金,同时追讨股票质押融资本金3.61亿元及利息、违约金,总涉案金额达17.61亿元。
增信措施“虚实”:17亿债权能否覆盖?
华创证券在公告中强调,纾困计划及股票质押借款均配备了“足额增信措施”:
- 纾困计划:除直接持有贵州百灵1.61亿股外,姜伟等额外抵质押0.78亿股贵州百灵股份、价值约11.43亿元的房产、应收账款及非上市企业股权;
- 股票质押借款:除1.1亿股贵州百灵股份外,姜伟还抵质押价值约2.63亿元的房产及私募股权基金份额。
截至2025年8月14日收盘,贵州百灵股价为6元/股,华创证券涉及的3.49亿股(纾困计划1.61亿股+额外质押0.78亿股+股票质押1.1亿股)市值约20.94亿元,超过涉诉本金规模。然而,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房产、应收账款等非流动性资产的变现能力存疑,且贵州百灵股价波动可能影响质押物价值,华创证券能否全额收回欠款仍需观察。
贵州百灵“风雨飘摇”:大股东债务危机与公司困境交织
作为纠纷另一方,贵州百灵的处境同样不容乐观。这家创立于1999年的苗药企业,曾凭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产品占据市场一席之地,但近年来屡陷风波:
- 合规风险:2023年因内部控制缺陷被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戴帽“ST百灵”;2024年11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 业绩滑坡: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15亿元,2024年虽扭亏为盈,但扣非净利润仍亏损8243.52万元;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超40%,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超50%,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96.42%;
- 大股东高质押:董事长姜伟持有贵州百灵17.55%股份,其中100%处于质押状态,质押融资用途为“投资运营非上市公司产业及偿还债务”,与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无关。
券商纾困“双刃剑”:风险与收益如何平衡?
华创证券的遭遇并非孤例。自2018年监管鼓励券商参与纾困以来,多家机构通过股权转让、股票质押等方式向民营企业输血,但部分项目因标的公司经营恶化、大股东信用崩塌而陷入纠纷。
“纾困业务的核心是‘救企业不救大股东’,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完全切割。”某中型券商投行部负责人表示,“华创证券的案例警示我们,纾困前需充分评估大股东偿债能力,避免成为‘接盘侠’。”
后续影响:诉讼能否化解风险?
华创云信在公告中称,预计本次诉讼不会对公司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并透露其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8%-73%,主要得益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及成本管控。然而,市场仍担忧:
- 若姜伟方无力偿债,华创证券是否会强制平仓贵州百灵股份,引发股价进一步下跌?
- 贵州百灵若因大股东债务危机再度“戴帽”,是否会冲击其正在进行的糖宁通络Ⅲ期临床试验等核心业务?
截至2025年8月15日,贵州百灵股价报6元/股,总市值83.86亿元,较2019年纾困时已缩水近半。这场“雪中送炭”反“引火烧身”的纠葛,或将成为资本市场纾困业务风险管理的经典案例。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