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宴请卡车师傅化解争议:对撞测试“有冒失但无意冒犯”,理想i8交付前修复行业关系
事件回顾:碰撞测试引品牌对峙
7月29日,理想i8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了一段“重卡连环撞击测试”视频:i8以61公里/小时速度撞击乘龙H5卡车,重卡车头弹起、驾驶室与货箱分离,而i8仅车头轻微受损。理想宣称测试由第三方机构执行,卡车为“随机购买的二手移动式壁障”,并强调i8在极端碰撞中“A柱无变形、电池包无漏液”。然而,乘龙卡车(东风柳汽旗下品牌)随即发声,质疑测试“自定义碰撞条件、贬低品牌形象”,并表示已启动法务程序。
这场争议迅速发酵。网友发现理想最初发布的视频中乘龙卡车方向盘未打码,暴露了合作方身份;而乘龙卡车官方抖音账号下,大量用户留言指责理想“不尊重行业伙伴”。尽管理想后续更新视频对卡车车标打码,但品牌间的信任裂痕已显现。
李想致歉:从“对撞”到“碰杯”的诚意修复
今日,李想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记录其邀请乘龙卡车司机代表及货运行业从业者共进午餐的场景。宴席上,他起身举杯直言:“卡车是连接理想与用户的‘血管’,没有司机和车辆,理想汽车无法抵达用户。”针对对撞测试,他坦言:“测试场景虽为安全研发需要,但未充分考虑乘龙用户的感受,确有冒失之处。”
这一表态被视为理想对乘龙卡车的正式致歉。此前,理想已与中国汽研、东风柳汽发布联合声明,就测试引发的误解致歉,并承诺未来强化跨行业沟通。此次李想以个人名义设宴,更显修复关系的诚意——他向每位司机赠送记忆棉腰托,并调侃“现实中就不碰了”,以轻松语气化解紧张氛围。
行业视角:营销边界与供应链共生
分析人士指出,理想此次争议暴露了新能源汽车营销的“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极端测试能直观展示产品安全性,但若忽视合作方感受,可能引发供应链反弹。乘龙卡车作为理想工厂物流的核心伙伴,其日均3000次的运输频次直接影响交付效率。李想在宴席中强调“货运环节中人的关键性”,既是对自动驾驶技术局限性的反思,也是对传统物流价值的认可。
东风柳汽相关人士此前向媒体表示,乘龙卡车“每一辆出厂车辆均经历严格质检”,此次争议源于测试场景的“非常规性”。而理想方面则透露,i8的碰撞测试数据将用于优化车身结构,未来或与商用车企共建安全测试标准。
交付冲刺:理想i8能否化解争议?
随着交付日期临近,理想正全力冲刺产能。官方宣布,9月底前将保障8000台i8交付,并挑战1万台目标。这款被李想称为“SUV版MEGA”的车型,凭借670-720公里续航、9气囊防护及MPV级空间,预售阶段已收获超2万订单。
然而,供应链稳定性仍是关键。常州工厂的卡车运输网络覆盖全国,任何合作方关系波动都可能影响交付节奏。李想此举不仅为化解争议,更被视为稳定供应链的“情感投资”。正如他在宴席中所言:“理想汽车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卡车师傅的奔波。”
结语:从“硬碰硬”到“软联结”
当新能源车企以技术参数争夺话语权时,理想选择用一场饭局重新定义竞争逻辑——安全不仅是产品的物理属性,更是对行业生态的尊重。这场由“对撞”引发的风波,最终以“碰杯”收尾,或许预示着中国汽车产业在技术狂飙中,正寻找更成熟的共生之道。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