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

重庆发布加氢站建设新规划:2027年日供氢15吨,支撑800辆氢燃料电池车运行

发布时间:2025-08-18 16:04:12来源:

重庆发布加氢站建设新规划:2027年日供氢15吨,支撑800辆氢燃料电池车运行

2025年8月18日,重庆——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近日发布《重庆市加氢站行业发展规划(2025—2035年)(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分阶段推进加氢站网络建设,计划到2027年新建加氢站10座,实现日供氢能力15吨,可满足约8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需求。这一规划标志着重庆正加速构建氢能产业生态,为绿色交通转型和能源结构优化注入新动能。

分阶段目标:2035年建成72座加氢站,氢气年供应能力达2.5万吨

根据规划,重庆将分三阶段推进加氢站建设:

  • 2027年前:新建加氢站10座,累计建成22座(含现有12座),日供氢能力达15吨,服务约8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
  • 2030年前:再增20座加氢站,累计建成42座,日供氢能力提升至40吨,支撑约2000辆氢能车运营。
  • 2035年前:最终建成72座加氢站,日供氢能力超70吨,年供应氢气2.5万吨,满足4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需求。

目前,重庆已投运12座加氢站,覆盖两江新区、九龙坡区、长寿区等核心产业区及交通节点,总加注能力达7500千克/日,初步形成服务示范车辆运行的加氢网络雏形。

技术路径创新:制氢加氢一体站与综合能源站并行

为降低氢气运输成本与碳排放,重庆将探索多元化建站模式:

  1. 制氢加氢一体站试点:鼓励企业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建设化石燃料制氢与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一体站,实现氢气“就近制取、就近加注”。例如,九龙坡区“西部氢谷”已规划建设能源革命新基地,整合氢能科技园、产业园与示范应用基地,推动制氢技术本地化应用。
  2. 综合能源服务站融合:推动加氢站与加油站、充电站、加气站融合建设,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例如,成渝氢走廊沿高速公路布局的加氢站,已同步规划充电设施,为氢电混动车辆提供“一站式”补能服务。

产业协同:成渝氢走廊与长江氢走廊双轮驱动

重庆正以加氢站网络为纽带,构建跨区域氢能产业集群:

  • 成渝氢走廊:自2021年底启动建设以来,沿高速公路通道布局加氢网络,跨城氢物流干线初见雏形。计划到2030年,成渝两地形成千亿级氢能产业集群,覆盖氢燃料电池重卡、冷链物流车等应用场景。
  • 长江氢走廊:从重庆经武汉贯通长三角,结合沿江航运和城镇分布,在港口码头和高速沿线规划加氢基础设施,发展氢能船舶和江岸补给网络。目前,重庆已联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省区市,在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规划加氢站点,服务长途运输氢燃料重卡。

政策支撑:从顶层设计到应用场景全覆盖

重庆氢能产业发展获多维度政策支持:

  • 顶层规划:2025年5月发布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行动计划(2025—2027年)》明确提出,深化成渝氢走廊建设,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
  • 区域协同:九龙坡区发布《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提出建设“两院三平台”创新体系,打造“产业智库—科技研发—检验检测—产业合作”生态链,并筹建氢能研究院或现代产业学院。
  • 应用示范:重庆已启动氢燃料电池汽摩、储能发电、轨交机车船舶等多场景示范项目,推动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例如,西部氢谷示范项目落地后,氢燃料电池重卡百公里氢耗从12公斤降至8公斤,运营成本显著降低。

行业展望:氢能产业迈入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中国能源网专家指出,重庆加氢站规划的亮点在于“供需适配”与“智能安全”:通过分阶段建设匹配氢燃料电池汽车增长需求,避免资源闲置;同时引入AI技术优化加氢站运营,实现氢气供应实时监测与风险预警。随着成渝、长江两大氢走廊的贯通,重庆有望成为全国氢能物流枢纽,带动西部地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结语
从12座加氢站的初步布局到2035年72座站点的全域覆盖,重庆正以加氢站网络为支点,撬动氢能产业全链条发展。随着技术突破、政策落地与跨区域协作深化,这座“山城”正加速向“氢城”蜕变,为中国“双碳”目标贡献西部力量。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