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续面事件持续发酵:涉事面店遭围观,双方仍未和解
郑州续面事件持续发酵:涉事面店遭围观,双方仍未和解
2025年8月18日,河南郑州秦岭路霍记饸饹面店因“3名女子带4名儿童多次续面”事件引发持续关注,当日下午,涉事店面被大量群众围观,街道办紧急派出工作人员疏散人群。面店老板霍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双方仍未和解,我将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
事件回顾:续面争议演变为网络风暴
8月13日晚,三名成年女子带四名儿童到霍记饸饹面店就餐,共消费140余元,其中包含一碗13元饸饹面。用餐过程中,顾客两次为儿童续面,第三次续面时被店家拒绝。双方争执后,顾客在团购平台留下差评,指责店员态度差、吓哭孩子,并报警称商家未经允许发布监控视频侵犯肖像权。店家则公开监控视频自证,称“免费续面”规则针对“一人一碗”,无法接受“一碗面管饱多人”的行为。
事件迅速在网络发酵,相关话题多次登上热搜。8月15日,在辖区办事处、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部门见证下,双方签署调解协议,店家道歉并承诺删除视频,顾客删除差评。然而,协议签署后仅一日,顾客马女士公开表示,因店家在直播中继续讨论事件且未对视频中人物打码,决定不再和解,并将起诉商家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
现场直击:围观人群挤满街道,店家暂停营业
8月18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霍记饸饹面店门前聚集了近百名群众,部分人举着手机拍摄,还有人高声讨论事件细节。街道办工作人员在店外拉起警戒线,劝导群众有序疏散。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围观人群影响交通和周边商户经营,我们已协调警方维持秩序。”
店内,霍先生正与律师通话,桌上堆满法律文件。他向记者展示手机截图称:“自事件曝光后,店铺线上平台涌入数千条恶意差评,甚至有人威胁要‘砸店’。我已收集证据,准备起诉网络暴力实施者。”
双方分歧:调解协议成“废纸”?
顾客马女士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强调,调解协议明确约定“双方不得在网络发布相关视频”,但店家在签署协议后仍通过直播“片面陈述”事件经过,并回复网友评论称“确定只点了一份面”,误导公众认为顾客“薅羊毛”。“我的孩子因视频被曝光受到心理伤害,这是违约行为,协议已自动失效。”马女士表示,已委托律师起诉店家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并索赔精神损失。
对此,霍先生反驳称,直播内容仅涉及“规则解释”,未提及顾客个人信息,且已对视频中人物面部打码处理。他指责顾客“先违约”:“他们仍在社交平台发布攻击性言论,甚至煽动网友网暴我。”
法律解读:肖像权、违约与网络暴力边界
河南雪阳律师事务所律师魏莹莹分析,根据《民法典》第1019条,商家未经同意公开顾客肖像,即使打码也可能因“可识别性”构成侵权。若调解协议明确约定“禁言条款”,店家直播讨论事件可能构成违约,需承担民事责任。此外,网友恶意差评若查实为受他人指使,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面临拘留或罚款。
社会反思:规则与善意的平衡难题
事件暴露出“免费续面”等促销规则的模糊性。部分网友认为,商家应明确“续面针对购面者本人”,避免争议;也有声音指出,顾客利用规则漏洞“占便宜”的行为不可取。中国烹饪协会专家表示,餐饮企业需在成本控制与顾客体验间找到平衡点,建议通过“单人续面次数限制”“儿童加面收费”等方式细化规则。
截至8月19日,双方仍未就赔偿方案达成一致。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并督促商家规范经营行为。这起因“一碗面”引发的风波,不仅考验着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力度,更成为检验社会诚信与规则意识的试金石。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