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生物医药股普跌,特朗普关税威胁引发全球医药市场震荡
港股生物医药股普跌,特朗普关税威胁引发全球医药市场震荡
财联社8月26日讯(记者 陈默) 8月26日,港股生物医药板块遭遇重挫,药明康德跌超3%,泰格医药、金斯瑞生物科技等龙头股跌幅均超2%,港股医药板块整体市值单日蒸发超百亿港元。此次暴跌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于当地时间8月25日重申将“迅速对进口药品征收关税”,并宣称要将药价“下调1400%至1500%”。这一激进政策引发全球医药行业连锁反应,美股医药板块前一日已集体下挫,港股市场则成为政策外溢的最新受害者。
特朗普“药价魔幻数学”引市场恐慌
特朗普在8月25日的简报会上抛出惊人言论:“我们将把美国药品价格削减至目前价格的1/1400到1/1500。”这一表述被美媒批评为“数学荒谬”——若药价降幅超过100%,意味着制药企业需倒贴钱销售药品。尽管该言论被市场视为政治作秀,但其背后对进口药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威胁更具实质性冲击。
根据特朗普的关税路线图,美国将首先对进口药品征收“小额关税”,并在一年内将税率逐步提升至150%,最终达到250%。这一政策与8月初特朗普向全球17家药企巨头(包括辉瑞、诺华、阿斯利康等)发出的“最后通牒”形成呼应,要求药企在9月29日前承诺降低药价,否则将面临“一切手段”的制裁。
全球医药股集体承压,港股成重灾区
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8月25日美股医药板块全线溃败:辉瑞跌2.86%、默沙东跌2.36%、礼来跌2.3%,市值蒸发合计超200亿美元。港股市场则因时差因素在26日接力下跌,药明康德(02359.HK)跌3.19%、泰格医药(03347.HK)跌2.83%、金斯瑞生物科技(01548.HK)跌2.28%,连近期因License-out交易大涨的百济神州(06160.HK)也未能幸免,跌幅达1.22%。
分析人士指出,港股生物医药股的脆弱性源于双重暴露:一方面,药明康德、康龙化成等CXO企业高度依赖欧美药企订单,关税政策可能引发产业链转移;另一方面,百济神州、信达生物等创新药企的海外临床及商业化进程或受阻。国元证券研报警告:“若美国全面实施药品关税,中国药企的出海收入可能缩水15%-20%。”
药企“美国制造”困局:成本飙升与供应链断裂
尽管特朗普声称关税政策将推动药企回流美国,但行业数据揭示了政策的天真性。强生、礼来、阿斯利康等跨国巨头虽宣布未来五年在美投资超2500亿美元建厂,但专家指出,美国制药成本较亚洲高出40%-60%,且关键原料药仍依赖中国、印度供应。
“建立完整的供应链需要5-8年时间,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每半年调整一次。”犹他大学药学研究员艾琳·福克斯直言,“仿制药厂商利润空间不足5%,面对250%关税,它们只能选择退出美国市场,这将直接导致药品短缺和价格暴涨。”
这一预测已在美国市场显现端倪。8月以来,美国仿制药价格平均上涨12%,部分慢性病药物涨幅超30%。荷兰国际集团医疗保健负责人斯蒂芬·法雷利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最终可能让美国消费者承担更高的药价,这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
中国药企的“危”与“机”:创新药成破局关键
在港股生物医药板块普跌中,部分创新药企展现出抗跌性。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BTK抑制剂)全球销售额二季度同比增长108%,其PD-1抗体替雷利珠单抗在欧盟获批上市,部分对冲了地缘政治风险。国元证券建议:“关注有研发催化且股价滞涨的创新药标的,如康方生物、科伦博泰,其ADC药物临床数据读出可能成为股价催化剂。”
政策层面,中国医保局近期发布的《创新药优先审评审批办法》被视为重大利好。该政策将创新药审评时限从200天缩短至120天,并允许企业自主定价前三年不纳入集采。业内人士认为,这将加速中国创新药国际化进程,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市场展望:医药板块或迎结构性分化
短期来看,港股生物医药股仍将承受关税政策压力。花旗银行分析师指出:“若美国在9月正式启动关税程序,港股医药板块可能再跌5%-8%。”但长期而言,具备全球化创新能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打醒了中国药企。”某CXO企业高管表示,“过去我们追求规模效应,现在必须转向高技术壁垒的创新药和复杂制剂。谁能率先完成产业升级,谁就能在下一轮周期中胜出。”
截至8月26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跌0.76%,生物医药板块领跌市场。这场由美国关税政策引发的全球医药行业震荡,正在重塑产业格局,而中国药企的应对策略,将决定其能否在风暴中实现逆袭。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