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天津与上合:一场跨越山海的“天作之合”

发布时间:2025-09-01 15:29:44来源:
天津与上合:一场跨越山海的“天作之合”

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峰会首次在天津举行。这座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港口城市,以“硬联通”的枢纽地位、“软联通”的文化底蕴与“心联通”的民意基础,与上合组织“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深度契合,成为推动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的天然舞台。

一、硬联通:智慧港口与中欧班列编织“陆海天网”

天津作为“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凭借天津港的智慧化升级与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成为上合组织国家贸易往来的“黄金通道”。

  • 智慧港口赋能全球供应链: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集装箱码头实现全自动化作业,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自动化岸桥与场桥协同运作,使船舶停靠时间缩短30%,效率提升40%。2025年,天津港与上合组织国家航线船舶靠泊量同比增长25%,成为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中东欧的枢纽。
  • 绿色能源助力可持续发展:天津港建成220个高功率充电桩与50套船舶岸电系统,码头作业100%使用风光绿电,年减排二氧化碳超1700吨。这一绿色实践与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主题高度契合,为区域低碳转型提供示范。
  • 中欧班列打通“钢铁驼队”:2025年前7个月,天津发运中欧(中亚)班列464列,运载医药、电器、食品等货物直达蒙古国乌兰巴托、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等上合组织国家城市。班列时效高、成本低,成为区域贸易“生命线”。

二、软联通:千年友城与职业教育共筑“文明桥梁”

天津以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通过友城合作与鲁班工坊建设,推动上合组织国家人文交流与民心相通。

  • 20对友城织密合作网络: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缔结20对友好城市关系,覆盖11个国家。例如,天津与巴基斯坦卡拉奇市通过港口合作协议,推动津产钢管直达卡拉奇港;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共建友城,吸引当地财团在津设立贸易公司,年进出口额超10亿美元。
  • 鲁班工坊输出“中国方案”:天津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合组织国家建成10个鲁班工坊,提供数控机床维修、光伏发电技术等培训,累计培养技术人才超5000名。例如,哈萨克斯坦鲁班工坊的智能滴灌系统,帮助当地缺水地区节水50%,增产30%。
  • 文化交融点亮“上合之夜”:峰会期间,天津举办“上合之约·丝路津彩”文化市集、非遗漆扇制作体验等活动,吸引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参与。海河灯光秀以“数字孪生”技术呈现成员国地标,展现“和合共生”的文明理念。

三、心联通:主场外交与青年力量凝聚“上合共识”

天津峰会以“凝聚共识、激发动能、擘画蓝图”为使命,通过高层对话与青年互动,推动上合组织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升级”。

  • 高层外交擘画未来十年: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提出《上合组织未来10年发展战略》,强调以“上海精神”为指引,构建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天津宣言》,重申对多边主义与联合国核心地位的支持,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性。
  • 青年志愿者传递“天津温度”:来自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近千名青年志愿者,在50余个岗位提供多语种服务。志愿者魏昊宇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峰会,让各国来宾感受到天津的开放与热情。”
  • 经贸成果夯实合作根基:峰会期间,天津与上合组织国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涵盖绿色能源、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领域。2025年前7个月,天津对上合组织国家进出口额达533.7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市外贸总额的11.3%。

结语:天津与上合的“双向奔赴”

从智慧港口的“硬支撑”到鲁班工坊的“软赋能”,从友城网络的“心相通”到青年志愿者的“情相连”,天津与上合组织的合作已超越地理界限,成为全球治理中“东方智慧”的生动实践。正如上合组织副秘书长索海尔·汗所言:“天津的‘上合之缘’,是开放与包容的结晶,是合作与共赢的典范。”在这片渤海之滨的热土上,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正携手书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