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世界最长海底公路盾构隧道在宁波舟山启动建设:长达11.6千米,设计时速80公里

发布时间:2025-08-29 11:26:05来源:

世界最长海底公路盾构隧道在宁波舟山启动建设:长达11.6千米,设计时速80公里

2025年8月28日,随着G92杭州湾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宁波戚家山至舟山金塘段工程(以下简称“甬舟高速复线二期”)开工活动在舟山市定海区举行,由中铁隧道局参建的世界最长海底公路盾构隧道——金塘海底隧道同步启动建设。这一工程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交通网络再添关键动脉,也为全球海底隧道建设树立了新的技术标杆。

工程概况:11.6千米海底“巨龙”横跨金塘水道

甬舟高速复线二期项目主线全长约18千米,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海底隧道段为80公里)。线路西起宁波戚家山街道,向东以盾构隧道形式下穿金塘水道,至舟山金塘岛大浦口登陆,终点接甬舟高速复线金塘至大沙段。其中,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1.6千米,分为3个标段建设,是目前全球在建最长的海底公路盾构隧道。

中铁隧道局承建的TJ3标段位于舟山金塘镇,负责隧道主线右线盾构段施工,全长约5.84千米,自舟山向宁波方向掘进。该标段盾构独头掘进距离超5.8千米,需穿越高水压、强腐蚀、复杂地质等极端环境,施工难度堪称世界级。

技术挑战:“一大、两复杂、四超、五高”的极限考验

金塘海底隧道集“一大、两复杂、四超、五高”特点于一身,其建设难度远超同类工程:

  1. “一大”:作为国家高速G92关键路段,工程承载着区域经济融合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使命,社会关注度极高。
  2. “两复杂”:金塘水道潮流急、潮差大,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施工场地需求大、弃方多,而舟山土地资源稀缺,建设环境受限。
  3. “四超”
    • 超大直径:隧道外径15.7米,内径14.4米,需采用16米级盾构机掘进;
    • 超高水压:最高水压达0.9兆帕,相当于手掌大小面积承受一辆小轿车重量;
    • 超大埋深:最大覆土约57米,最大水深约46米;
    • 超长掘进:盾构独头掘进超5.8千米,创全球海底隧道纪录。
  4. “五高”
    • 施工风险高:高水压、软硬不均地层下长距离掘进易引发塌方、透水等事故;
    • 技术难度高:需克服海床冲淤、上软下硬地层、海底高精度对接等难题;
    • 协调难度高:工程横跨宁波、舟山两市,涉及施工、水电、用地等多方接口;
    • 环保要求高:作为行业标杆,需实现低碳节能与生态保护双重目标;
    • 社会关注度高:工程规模罕见,全球目光聚焦。

创新突破:智能化施工引领行业变革

面对极限挑战,项目团队将应用多项前沿技术:

  1. 智能化掘进系统:通过高精度导向系统实现实时监控与自动化预警,结合主驱动状态监测与自动补偿技术,提升施工精度与安全性。
  2. 绿色建造理念:采用低碳节能材料与工艺,减少弃方对海洋生态的影响,打造“韧性隧道”。
  3. 防灾减灾设计:针对海底地震、台风等灾害,优化隧道结构与应急预案,确保百年使用寿命。

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将全力攻坚‘超长、超大、超深’海底隧道建管养关键技术,系统推进公路盾构智能化施工成套技术,为全球超大型海峡隧道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战略意义:长三角“双通道”赋能区域发展

甬舟高速复线二期是《浙江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也是国家优化现代公路网络的关键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与既有甬舟高速形成“双通道”格局,显著提升甬舟跨海通道的运输能力与安全应急能力:

  1. 经济融合:宁波与舟山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助力浙江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2. 民生改善:隧道设计兼顾客运与货运需求,为长三角居民提供更便捷的跨海通行选择。
  3. 技术示范:作为全球海底隧道建设的标杆工程,项目将积累超长距离盾构掘进、高精度对接等核心技术经验,推动中国从“隧道大国”迈向“隧道强国”。

未来展望:2030年通车,开启跨海新篇章

根据规划,甬舟高速复线二期项目计划于2030年建成通车。届时,这条蛰伏于金塘水道之下的“巨龙”将正式苏醒,以11.6千米的身躯承载起长三角一体化的雄心,也为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所言:“金塘海底隧道的建设,不仅是中国工程技术的巅峰之作,更是人类征服自然、连接未来的象征。”随着盾构机的轰鸣声响起,一个属于中国基建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