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浙江台州六人跳水“蹬垮”护栏:隐患暴露与责任追问

发布时间:2025-08-31 10:37:09来源:

浙江台州六人跳水“蹬垮”护栏:隐患暴露与责任追问

8月29日,浙江台州黄岩区北洋镇特产村一座私企修建的桥梁上,6名跳水爱好者在七夕节集体上演“惊险一幕”——他们同时从护栏起跳时,桥体右侧水泥护栏轰然倒塌,碎块砸落桥面,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事件经网络传播后,桥梁质量、跳水者行为及公共设施管理责任等问题引发广泛争议。

现场直击:护栏“脆如饼干”,跳水者险酿大祸

据目击者拍摄的视频显示,当日下午,7名跳水爱好者聚集在桥上,其中6人站上护栏并齐声喊口号后同时起跳。起跳瞬间,护栏因承受多人集中冲击力而整体向后倒塌,未跳水的最后一人目睹此景后惊慌退下。倒塌的护栏可见内部结构松散,部分砖石直接脱落入水,现场村民形容“护栏脆得像饼干”。

涉事桥梁为当地一家企业约五六年前出资修建的村桥,桥面主体未受损,但护栏设计存在明显缺陷。村委会工作人员透露,该桥长期缺乏专业维护,仅靠村民自发检查,此前未发现护栏存在结构性隐患。然而,跳水者此前发布的视频显示,他们曾多次单独或轮流从护栏跳水,护栏未出现异常,此次集体起跳或因冲击力叠加导致超负荷。

争议焦点:跳水者该担责吗?

事件曝光后,网友观点呈现两极分化:

  • “责任在跳水者”派认为,护栏设计用途是保障行人安全,而非承受多人同时跳跃的冲击力。6人集体起跳的行为明显超出护栏承载范围,属于故意破坏公共设施,应承担修缮费用甚至法律责任。
  • “隐患早该发现”派则指出,护栏倒塌暴露出桥梁质量与维护问题。若非跳水者“以身试险”,护栏老化隐患可能长期被忽视,直至引发更严重的坠桥事故。网友“田野观察者”评论:“这次是跳水者‘帮了大忙’,否则哪天老人小孩靠上去,后果不堪设想。”

法律界人士分析,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若护栏倒塌系因质量缺陷或年久失修导致,主要责任应由桥梁建设方或管理方承担;但跳水者明知护栏非跳水设施仍集体使用,可能需承担部分次要责任。目前,村委会已联系涉事企业协商修缮事宜,并表示将通过法律途径明确责任划分。

管理漏洞:私建桥梁的“监管盲区”

事件背后,私建桥梁的维护责任问题浮出水面。据村委会工作人员透露,该桥由企业出资修建后交由村集体管理,但双方未签订书面维护协议,导致权责模糊。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私建桥梁在农村地区较为常见,但多数未纳入交通部门监管体系,日常检查与维修依赖出资方或村集体,缺乏统一标准。

此次事件中,桥梁护栏倒塌后,村委会仅能临时设置警戒线,修缮资金与方案仍待协商。村民抱怨称,护栏倒塌后需绕行数百米过桥,而类似隐患在周边村桥中可能普遍存在。专家呼吁,应建立私建桥梁登记备案制度,明确建设、管理、维护各方责任,并定期开展安全评估,避免“无人管、不会管、不想管”的治理困境。

后续进展:修缮与追责同步推进

截至8月31日,涉事桥梁仍被警戒线封锁,村委会已联系专业机构对桥体进行全面检测,并启动护栏修缮招标程序。同时,当地警方正通过跳水者发布的视频线索寻找涉事人员,拟就公共设施损坏问题进行调解。

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对全镇私建桥梁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并推动出台农村桥梁管理细则。网友“安全第一”留言:“希望这次‘护栏倒塌’能倒逼出更严格的监管,别让悲剧在隐患中酝酿。”

记者手记:一场意外敲响的治理警钟

站在倒塌的护栏旁,脚下是湍急的河水,眼前是斑驳的桥体——这座私建桥梁的“脆弱”与“无人问津”形成鲜明对比。跳水者的冒险行为固然不可取,但若没有这场意外,护栏的锈蚀与松动或许仍会被忽视,直到某天承载起更沉重的代价。

公共设施安全容不得“侥幸”与“模糊”。从明确私建桥梁管理责任,到建立常态化安全检查机制,再到提升公众对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这场“护栏倒塌”事件留下的不应只是争议,更应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升级的契机。毕竟,安全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所有人共同守护的底线。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