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患 “怪病”:上课就发烧到家就好,医生:与心理焦虑有关
发布时间:2025-08-31 15:19:27来源:
“一到学校教室坐下,体温就往上飙,最高能到 38.5℃,可一放学回到家,没过两小时就退烧了,反复快一个月了!” 近日,江苏南京市民李女士带着 10 岁的女儿小诺(化名)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女儿这桩 “上课就发烧、到家就好转” 的 “怪病”,让全家人既焦虑又困惑,最终经心理与儿科联合诊疗,才找到症结所在。
据李女士介绍,小诺是南京某小学四年级学生,今年 9 月初开学后第二周,突然出现 “发烧怪象”。“第一天早上送她到学校门口,她就说头晕、浑身没力气,老师测体温发现 37.8℃,让我们接回家。结果到家刚喝了杯温水,她就说舒服多了,下午再测体温,已经降到 36.7℃,还跟往常一样看书、玩玩具。” 李女士起初以为是孩子刚开学不适应,偶发感冒,没太在意。
可接下来的日子,小诺的 “怪病” 愈发规律:每周一到周五,只要踏入学校校门,尤其是进入教室准备上课,体温就会在半小时内升至 37.5℃-38.5℃,伴随头晕、心慌、手心出汗等症状;但只要请假回家,无需服用退烧药,体温就能自行恢复正常,周末在家休息时,更是全天体温稳定,精神状态良好。“我们带她去社区医院查了血常规、支原体,都显示正常,后来又去大医院做了胸片、免疫系统检查,结果也都没问题。” 李女士说,看着孩子在学校难受得直掉眼泪,在家却活泼如常,她既心疼又不解,“难道孩子是装病?可每次在学校测的体温都是真实的,她也没理由撒谎啊。”
在朋友的建议下,李女士带着小诺来到南京市第一医院,挂了儿科与临床心理科的联合门诊。经过详细问诊,心理科医生发现了关键线索:小诺今年刚升入四年级,班级换了新班主任,数学难度也明显提升,她曾在一次数学小测中没考好,被老师当众批评,之后就总担心自己学不好,害怕再被批评,甚至一想到要上数学课就紧张。“孩子说,一进教室就觉得‘胸口发闷’,看到数学课本就‘脑子空白’,然后就会觉得身体发热。” 心理科医生解释,小诺的症状属于 “心身疾病” 范畴,医学上称为 “功能性发热”,主要由心理焦虑、压力引发,并非身体器官出现器质性病变。
“儿童的神经系统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当面临学业压力、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应激时,容易通过身体症状表现出来,比如发热、腹痛、头痛等,这类症状看似‘奇怪’,实则是心理状态的外在反映。” 医生表示,结合小诺的情况,制定了 “心理疏导 + 家庭支持” 的干预方案:一方面,心理医生定期通过游戏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诺缓解学业焦虑,教她用深呼吸、积极暗示等方法应对课堂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医生也与学校老师沟通,调整对小诺的评价方式,减少批评,多给予鼓励,同时暂时减轻她的数学作业量。
经过两周的干预,小诺的 “怪病” 明显好转:在学校的体温最高仅升至 37.2℃,头晕、心慌的症状减轻,能坚持完整上完一节课;一个月后,她在学校的体温基本稳定在正常范围,再也没出现过 “上课发烧” 的情况。“现在孩子每天愿意主动背书包去学校,还说数学课比以前好懂了。” 李女士终于松了口气。
南京市第一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提醒,家长若发现孩子出现 “症状与场景高度相关、检查无异常、休息后可缓解” 的 “怪病”,切勿简单归为 “装病”,应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同时,家长和学校也需重视儿童心理健康,为孩子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避免过度强调成绩,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心态。
(责编: admin)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