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来袭,这些热射病预防知识请牢记!中暑后猛吹空调不可取
发布时间:2025-07-05 10:25:43来源:
近日,多地迎来持续高温天气,中暑风险显著增加。山东省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就接诊了一位接近 60 岁的男性患者,其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后,突发头疼、头晕、出汗多、体温高、意识不清等症状,被诊断为中暑。经过使用冰盐水降温,患者体温很快降到了 38℃以下。河南郑州人民医院也收治了一位热射病患者,就诊时体温高达 40℃,生命体征不稳定,在重症监护室经 2 天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面对酷热天气,如何预防热射病,中暑后该如何科学应对,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
热射病预防有妙招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较高。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余慕明介绍,经典型热射病多发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他们对高温环境适应能力较弱;劳力型热射病则常见于运动员、建筑工人等在高温高湿环境下从事剧烈体力活动的人群。
对此,专家建议,重点人群要尽可能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环境下,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避免暴晒。日常注意补充水、盐分与矿物质,可多饮用淡盐水、绿豆汤等,避免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营养,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注意劳逸结合。
对于儿童、孕妇等敏感人群,鼓励儿童在户外玩耍时尽可能待在阴凉处,孕妇和老年人尽量待在凉爽室内。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要主动、多次、适量饮水,不要感觉口渴才喝水,若因疾病限制饮水量或者需要服用药物,应及时询问医生合理饮水量。户外作业人员需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预防职业性中暑,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要定期进行常规职业健康检查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
此外,家长尤其要做好监护工作,切不可将孩子独自留在封闭的汽车内。相较于成人,小孩体温上升迅速,身体代谢旺盛,体内水分流失速度也更快,极易受到高温侵害。
中暑后吹空调需谨慎
不少人认为,中暑后吹空调能快速缓解症状,事实真的如此吗?有来医生表示,中暑后可以适当吹空调,但需谨慎把控。中暑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引发的一系列症状,此时身体散热困难,核心体温急剧上升,适当利用空调调节环境温度,有助于缓解中暑症状。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
当外界高温使身体不断吸收热量,而汗腺分泌异常、皮肤血管扩张受限等导致散热受阻时,空调营造的低温环境,能够促使人体通过热辐射、对流等方式将体内多余热量散发出去。不过,若空调温度设置过低,如低于 20℃,人体血管会快速收缩,特别是外周血管收缩明显。这会干扰正常的血液循环,阻碍身体散热,甚至可能引发寒战反应,进一步增加身体产热,加重中暑情况。从人体生理调节角度分析,中暑后,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均受到影响,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等激素分泌增加,进一步扰乱身体的内环境稳定。合适温度的空调环境有助于稳定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但倘若长时间处于过冷的空调房中,身体持续受到寒冷刺激,会导致激素分泌再次失衡,影响身体恢复进程。
快速问医生建议,中暑后吹空调,温度通常设置在 26℃左右较为适宜,同时空调风速不宜过大,避免直吹身体,以防皮肤表面水分蒸发过快,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影响散热,甚至引发感冒等其他疾病。
高温天气不宜做的事
除了中暑后吹空调需谨慎,高温天气还有几件事不宜做。在运动或劳作后,头部大量出汗、血管扩张,此时若猛吃冷饮,可能引起颅内血管功能异常,引发头痛,严重者会恶心、呕吐,甚至造成短时间的血压升高等症状,这种情况也被称为 “脑结冰”,建议大家在出汗后 2 小时再食用冷饮。此外,大量出汗后不宜对着空调冷风直吹,也不宜立刻洗澡,尤其不宜洗冷水澡,这可能会导致心跳加快和血压异常。
夏季还是腹泻高发季节,吃烧烤、喝啤酒等都可能引起肠道菌群失衡。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李景南表示,可以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利于使失衡的肠道微环境改善,达到新的平衡。但益生菌并非万能,比如食物中毒,或者是特殊细菌包括痢疾杆菌引起的腹泻,单用益生菌效果不佳,需要辅助抗生素治疗。另外,“三伏贴” 并非 “万能贴”,孕妇就不可使用,因为三伏贴中的药物多具有辛温、活血等作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2 岁以下儿童也不建议使用三伏贴。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