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会 >

全球最古老海洋哺乳动物“美人鱼”儒艮现身南海永暑礁,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5-08-22 10:52:18来源:
2025年8月22日——近日,我国南沙群岛永暑礁近岸海域传来重大生态发现:科研人员持续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的活动影像。这一全球最古老的海洋哺乳动物曾于2022年被宣布在中国大陆沿海“功能性灭绝”,此次现身不仅填补了南海物种分布空白,更成为我国南沙岛礁生态保护成效的鲜活例证。

从“功能性灭绝”到“重现南海”:儒艮的生态传奇

儒艮(学名:Dugong dugon)是海牛目儒艮科唯一现存物种,因其雌兽怀抱幼崽哺乳的姿态被民间称为“美人鱼”。作为草食性海洋哺乳动物,儒艮以海草为食,其摄食行为能促进海草更新,维持栖息地生物多样性,对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栖息地丧失和人类活动影响,儒艮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物种,2008年海南省东方市发现死亡个体后,中国大陆再无目击记录,直至2022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

此次发现始于2025年7月8日。永暑礁驻岛环保部门巡视人员首次在海岛西南方海域发现浮出海面换气的儒艮,并在随后一个月内持续观测其活动。8月2日至3日,科研人员两次近距离采集到影像资料,经鉴定确认无误。8月11日,多单位联合科考队再次目击儒艮在海面活动。这是近三十年来我国南沙群岛及南海中部海域首次通过科学影像记录儒艮活体,也是永暑礁继玳瑁、绿海龟后,发现的又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态密码:永暑礁的“海洋生命乐园”

儒艮的现身并非偶然。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宋星宇指出,永暑礁形成的珊瑚礁、浅海海草床和沙滩产卵场构成了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为儒艮提供了栖息与繁衍的场所。例如,绿海龟依赖沙滩产卵,玳瑁与珊瑚礁健康紧密相关,而儒艮的出现则标志着海草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三类物种的相继发现,凸显了永暑礁生态系统的独特价值。

然而,儒艮的长期生存仍面临挑战。目前永暑礁尚未发现能支撑儒艮族群的大片海草床,若缺乏足够广阔且持续健康的海草生态系统,儒艮可能仅能短期停留。这一发现也引发国际关注——儒艮已被纳入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框架,并有专门的“儒艮谅解备忘录”(MOU),涵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科学监测与生态保护:中国方案的全球启示

此次发现得益于我国构建的岛礁安全运行长期联合监测体系。自2015年起,中国科学院岛礁综合研究中心与驻岛环保部门持续开展海洋生态监测,通过卫星遥感、水下机器人和人工巡护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南海岛礁生态系统的动态跟踪。

“儒艮的回归是生态保护与科学研究的双重胜利。”岛礁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与环保部门的合作,强化对南海岛礁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与研究,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中国经验。例如,通过人工培育海草床、控制近岸污染等措施,逐步恢复儒艮的栖息地;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儒艮迁徙通道的保护。

从“消失”到“重现”:生态保护的长路

儒艮的现身,是南海生态修复的缩影。近年来,我国通过岛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重,在南沙群岛实施了珊瑚礁修复、海草床扩增和海洋垃圾清理等工程。数据显示,永暑礁周边海域珊瑚覆盖率较2015年提升了12%,海草床面积增加了30%,为儒艮等物种的回归创造了条件。

然而,生态保护是一场持久战。专家呼吁,公众应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避免在近岸海域进行破坏性捕捞,共同守护这片“海洋生命乐园”。“每一代人都有责任为后代留下一个生机勃勃的海洋。”宋星宇说。

结语
当儒艮悠然游弋在南海碧波中,这片海域正书写着生态保护的新篇章。从“功能性灭绝”到“重现南海”,儒艮的回归不仅是中国生态保护的里程碑,更为全球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了信心。未来,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推进,南海的“海洋生命乐园”必将迎来更多奇迹。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