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轻信偏方用敌敌畏擦身治湿疹,重度中毒险丧命
偏方致毒:20天擦浴引发多器官衰竭
8月17日,82岁的罗汉明(化名)因持续腹痛、呕吐、腹泻及乏力被紧急转入长沙市中心医院。入院时,老人已出现意识障碍、颜面部发绀,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生命危在旦夕。消化内科与急诊重症监护室联合抢救后,毒物检测结果显示其血液中含有敌敌畏及代谢产物磷酸三甲酯,胆碱酯酶水平仅70U/L(正常值5000-12000U/L),确诊为重度有机磷中毒。
经追问病史,家属透露老人长期受慢性湿疹困扰,一个多月前听信“敌敌畏加酒精擦浴可根治皮肤病”的偏方,每日用稀释后的敌敌畏溶液涂抹全身。连续使用20天后,老人出现消化道症状,但误以为是“肠胃炎”自行服药,直至出现心慌、站立不稳、全身紫绀才被送医。
皮肤吸收:夏季高发中毒的隐蔽途径
“这是典型的通过皮肤黏膜吸收导致的农药中毒案例。”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丁宁指出,敌敌畏作为高毒有机磷杀虫剂,中毒途径不仅限于口服,其挥发性成分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液体成分更易经皮肤渗透进入血液。夏季人体皮肤毛孔扩张,老年人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加之衣着单薄,农药接触面积增大,中毒风险显著升高。
据临床统计,夏季农药中毒病例中,约30%因皮肤接触引发,其中老年人占比超60%。丁宁强调:“敌敌畏的致死量仅为5-10mg/kg,老人连续20天使用,相当于长期低剂量‘投毒’,最终导致胆碱酯酶活性被彻底抑制,引发呼吸衰竭、脑水肿等并发症。”
生死抢救:多学科协作与血液净化技术
面对病危老人,医院迅速启动中毒救治预案。消化内科主任申月明带领团队,联合急诊重症监护室实施“抗胆碱药物+复能剂”解毒方案,同时采用血液灌流技术清除血液中的农药毒素。经过72小时连续监护,老人胆碱酯酶水平逐步回升至1200U/L,意识恢复,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血液净化是救治重度中毒的关键。”申月明解释,该技术通过吸附剂直接清除血液中的敌敌畏及其代谢产物,配合呼吸机支持、电解质平衡调节等综合措施,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数据显示,该院近年采用此方案救治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存活率达85%以上。
科学警示:远离偏方,规范使用农药
这起事件暴露出两大安全隐患:一是民间偏方的危害性,二是农药使用的规范性缺失。丁宁提醒公众:
- 警惕“以毒攻毒”偏方:湿疹治疗需遵循“保湿修复+抗炎止痒”原则,滥用农药、醋、盐水等刺激性物质只会加重皮肤损伤。正规治疗包括外用弱效激素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抗组胺药,以及紫外线疗法等。
- 农药使用“五必须”:
- 必须购买正规厂家产品,杜绝“三无”农药;
- 必须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及护目镜;
- 必须在通风处配药,避开高温时段;
- 必须控制连续施药时间不超过4小时;
- 必须彻底清洗暴露部位及防护用具,严禁随意丢弃包装。
延伸关注:老年人湿疹的规范管理
据《中国老年皮肤健康白皮书》显示,60岁以上人群湿疹发病率达18.7%,但仅32%的患者接受规范治疗。山东省立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聂小娟指出,老年人湿疹管理需注意:
- 日常护理:使用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保湿霜,避免碱性肥皂及过热洗澡水;
- 环境控制:保持室内湿度50%-60%,减少尘螨、花粉等过敏原;
- 饮食禁忌:忌食海鲜、辛辣食物及酒精,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血糖;
- 定期随访:每3个月复查一次,根据皮损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罗汉明老人的惊险经历,为公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就医课”。专家呼吁,面对疾病应摒弃侥幸心理,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同时,社会各界需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宣传,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正如丁宁所言:“健康没有捷径,任何‘偏方’都可能成为致命的陷阱。”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