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智能 >

美国科罗拉多州惊现“变种怪兔”:头部突生黑角触手,病毒致畸引发居民恐慌

发布时间:2025-08-14 15:14:29来源:
2025年8月12日,美国科罗拉多州柯林斯堡地区多名居民目击多只兔子头部出现异常增生——黑色角状物与触手状肉瘤交织,形似科幻电影中的变异生物。这一诡异现象迅速引发社区恐慌,科罗拉多州公园与野生动物管理局证实,这些兔子感染了棉尾兔乳头瘤病毒(Shope papillomavirus),病毒已导致其面部严重畸形,且目前尚无治愈方法。

病毒致畸:从“科幻场景”到现实危机

据管理局通报,受感染的兔子最早于2024年被发现,其面部增生物呈黑色角状凸起,并伴随多条触手状肉瘤垂落,部分个体甚至因畸形导致行动困难。病毒通过蚊虫叮咬或蜱虫传播,主要攻击兔子的皮肤与黏膜组织,引发细胞异常增殖。管理局生物学家指出:“这些增生物本质是良性肿瘤,但会挤压兔子口腔、鼻腔,导致进食与呼吸障碍,最终因饥饿或窒息死亡。”

尽管病毒仅针对兔类,管理局仍紧急发布安全警示:“人类与宠物不会因接触感染,但受惊兔子可能因应激反应抓伤或咬伤人,建议公众保持距离。”目前,受感染兔子已被列为“高危野生动物”,禁止投喂或捕捉。

居民恐慌:一年间“怪兔”数量激增

当地居民玛丽·汤普森描述,她首次发现“怪兔”是在自家后院:“它试图跳跃时,头部的触手不断晃动,像某种深海生物。”另一名目击者称,曾在公园目睹三只畸形兔子聚集,“它们的眼睛被增生物遮挡,只能靠嗅觉移动,场景令人毛骨悚然。”

社区论坛上,居民纷纷上传“怪兔”照片与视频,部分内容点击量超百万次。有网友戏称这是“末日电影预演”,也有人担忧病毒可能变异扩散。管理局回应称,已加强柯林斯堡周边区域的监测,并呼吁公众通过官方渠道报告异常动物踪迹。

科学解析:病毒为何导致如此畸形?

棉尾兔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其基因组携带致癌基因,可诱导宿主细胞无限分裂。美国疾控中心(CDC)专家解释:“该病毒与人类HPV病毒同源,但仅感染兔类。它通过破坏皮肤细胞调控机制,导致角质蛋白过度合成,形成角状凸起;同时刺激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触手状肉瘤。”

尽管病毒不致命,但严重畸形会使兔子丧失野外生存能力。管理局数据显示,2024年至2025年,柯林斯堡地区野兔种群数量下降约30%,或与病毒传播直接相关。

全球关注:生态危机还是孤立事件?

此次事件引发国际生态学界热议。英国《自然》杂志刊文称,棉尾兔乳头瘤病毒虽非新物种,但此次大规模致畸现象“极不寻常”,或与气候变化导致蚊虫活动范围扩大有关。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学家则警告:“若病毒跨物种传播,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生态灾难。”

目前,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已启动专项研究,试图通过基因测序追踪病毒变异轨迹。管理局表示,将联合环保组织开展兔类栖息地消杀,并研发针对该病毒的疫苗,以控制疫情蔓延。

结语
从“科幻场景”到现实危机,柯林斯堡的“变种怪兔”事件再次敲响生态安全警钟。当人类活动不断打破自然平衡,那些曾被视为“低风险”的病毒,或许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重塑地球生命图景。正如管理局声明所言:“保护野生动物健康,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未来。”

(责编: admin1)

版权声明:网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不代表本网站立场,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文章内容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及时删除。。